問題詳情

27-29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7-29題。甲    烏於人最黠,伺人音色有異,輒去不留,雖捷矢巧彈,不能得其便也。閩中民狃烏性,以謂物無不可以性取者,則之野,挈罌飯、楮錢,陽哭冢間,若祭者然。哭竟,裂錢棄飯而去。烏則爭下啄,啄盡;哭者復立他冢,裂錢棄飯如初。烏不疑其紿也,益鳴爭,乃至三四,皆飛從之。稍狎,迫於羅,因舉獲其烏焉。今夫世之人,自謂智足以周身,而不知禍藏於所伏者,幾何不見賣於哭者哉!(蘇軾〈烏說〉)乙    臺灣平地甚少看到烏鴉,較難想像「烏合」的場面,但在日本東京、印度孟買等城市,常可見到一群群烏鴉,乍看牠們的確是毫無紀律地聚集、啄食、行動,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牠們飛到啄食處,離開啄食處,甚至歸巢的行動,都是相當有紀律的。  許多研究顯示,烏鴉在鳥類中屬於智慧高、學習能力強的一群。觀察烏鴉的行為,會發現牠比其他鳥類及猴子、海豚之外的哺乳類動物高明不少。例如棲息於海邊的烏鴉要取食蛤蜊等貝類時,會先叼起蛤蜊起飛,再從高處將牠丟下,把硬殼撞破。若飛得太高,體力消耗太多;飛得太低,又打不開殼,因此必須掌握適當的高度。此外,還必須丟在質地較硬處才有效率。當一隻烏鴉發現適當的地點和合宜的擲落高度時,其他烏鴉馬上起而模仿。所以《伊索寓言》裡聰明的小烏鴉,叼石頭填滿裝著些許水的瓶子而喝到水的故事,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不只學習能力,在多烏地區,有時我們還可以看見數隻烏鴉攻擊一隻流浪貓或小狗的場面。(改寫自朱耀沂《成語動物學》)
【題組】27.下列關於甲文的解說,最不適當的是:
(A)「音色有異」指人們聲音和表情不同於往常
(B)「裂錢棄飯」指人們怕遭攻擊而丟下錢和飯
(C)「不疑其紿」指烏鴉不懷疑人們的欺騙手法
(D)「舉獲其烏」指烏鴉全部都被人們網羅捕捉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