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 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嘗謁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於舟中抒思,作古體十數篇為贄。韋公全不稱賞,晝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公吟諷,大加嘆詠。因語晝云:「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晝大伏其鑒別之精。關於這個故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皎然擅長的是古體而非近體詩
(B)當時韋蘇州作詩的名氣高於皎然
(C)皎然雖出家為僧,仍戀戀不忘功名利祿
(D)皎然最後佩服韋蘇州,是因為韋公終於稱讚其詩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36818
統計:A(508),B(2674),C(652),D(364),E(1)

用户評論

【用戶】MeiWen Chen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吳興有個僧人法名晝,字皎然,擅長寫律詩。他曾經拜訪韋應物,擔心自己的詩和韋應物的詩體不合,於是在船上苦思冥想,作了十幾篇古體詩作爲禮物。韋應物看了後全不欣賞這些古體詩,晝感到非常的失望。第二天他用自己寫了些以前擅長的律師獻上,韋應物反複吟誦,大加贊賞。於是告訴晝說:「大師差一點丟失聲望。爲什麽不把自己擅長的給我看,而卑賤地迎合我的喜好。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不是一下子都能得到的。」僧晝非常佩服韋應物鑒賞分別能力的精到。(趙璘因話錄)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謁】【贄】【猥】

【用戶】107地特五等一班行政上榜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韋應物(737 - 約 790)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少年時以三衛郎事玄宗。建中初, 為北部員外郎,遷左司郎中。後為滁州、江州、蘇州刺史,故稱韋江 州或韋蘇州。為官廉正。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時人比之陶淵明, 語言簡淡,淳樸自然。部分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如《始至郡》、《 採玉行》等詩,可稱佳作。有《韋蘇州集》。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912000011KK13904

【用戶】瑯琊閣的學徒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 僧人是專長於律詩。 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B 正確C 不是戀於功名,是想讓當時名氣較高的韋應物(蘇州)先看看他的作品。D 是驚訝(佩服),在於韋公可以依據作品內容斷定個人專長文體。晝大伏其鑒別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