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七、閱讀測驗(共12分/每格2分)(一)「超級病菌入侵城市!」看似恐怖片的名稱,卻是 2007 年 10 月 26 日美國《紐約郵報》的頭條新聞—紐約布魯克林的 12歲小男孩黎維拉在籃球場受傷後,死於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這種細菌對現有抗生素中最強效的二甲氧苯青黴素(methicillin)具有抗藥性。抗生素是細菌和菌物等微生物的「化學武器」或「傳訊分子」,二甲氧苯青黴素衍生自知名的抗生素—青黴素,自 1959 年開始被用來治療抗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疾病。及至 1980年代,MRSA 已遍及全世界,它會製造酵素,切割與破壞一種重要的抗生素—β內醯胺;對 β 內醯胺的抗藥性,限制了醫生治療 MRSA 的選擇,而僅剩的少數抗生素多會產生嚴重副作用,甚至有些 MRSA菌株已能抵抗其中最強效的一類—萬古黴素(vancomycin)。為了解決細菌抗藥性的問題,除了盡力防止抗藥細菌與抗藥基因的傳播外,也需要發展出新的抗生素,共同對抗已經存在的抗藥細菌。1930 年代晚期到 1960 年代是抗生素發展的黃金時期,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幾乎都是當時發展出來的;當時的科學家自土壤中分離並純化菌株後,於實驗室中培養,再由培養液中萃取具有治療潛力的天然抗生素,如青黴素;有些抗生素亦可藉由修飾天然抗生素的外部構造,以製造出新的抗生素,例如:修飾四環素可製造不會被細菌排出體外的「老虎黴素」等。但因研發新抗生素的難度高且利潤低,使得其後的 40 年成為研發空窗期;若想突破此困境,需採取新的策略來尋找新的抗生素。研究人員還發現某種某些特殊環境中的細菌,亦可能具有產生抗生素的潛力,如海洋細菌;近幾年來,科學家亦朝向研究互利共生微生物的方向努力,例如:甲蟲體內的放射菌等共生菌可分泌抗生素 mycangimycin來抑制其他真菌的生長,藉此保護與甲蟲互利共生的菌物;而某種菌物體內亦具有分泌類抗生素—根瘤菌素的共生菌;這些共生微生物亦可能是天然抗生素的來源。此外人體腸道內亦含有多種共生細菌,它們能夠協助分解食物、促進免疫系統發育等;若能善用益生菌的互利共生或其分泌的有益物質,亦可能發展出藥物,有效抑制病菌表現致病力的效果,亦能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請依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45.MRSA 對抗抗生素的方式為何?
(A)排出抗生素
(B)抑制抗生素進入
(C)與抗生素互利共生
(D)切割並破壞抗生素。

參考答案

答案:D[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