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閱讀框內文章後,請據此文回答 11、12 題:人生的歷程,看來似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孔子說:「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好像我們的生命是因為時間流逝才被牽動。事實上,是人的色身在生、住、異、滅的過程中變化,時間並沒有變動。所謂無常也只不過是現象界的事,非本體界的事。當我們能看出自己的真我時,會生病會衰老死亡的軀體就像是外衣,而真我就是主人;主人總是要換衣裳的,生與死就是更衣換裝的事。然而一般人總以為衣裳是主,真我是客,那就是顛倒之見了。因此,禪家把人生比喻作橋,把水比喻作時間,把真我比成走過橋的那個人。然後說:「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當一個人對於生與死有了深度的開悟,他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常」的角度,去攝受那「無常」的現象,而樂於為無常付出承擔。他自己的真我也會從過去、現在、未來的三際中解脫出來,超越被時間繫縛的鎖鍊。他從色蘊的世界,看入無相的法界,得到自在的體驗。他對於生與死有著一體兩面的統整領悟。因此在臨終時,他們死得心平氣和,有安身立命之感,死與生是一般的莊嚴。(鄭石岩〈生死大事〉,摘錄自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導讀」)
【題組】11、下列敘述何者為是?
(A)作者認為人生歷程的本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B)作者認為禪宗主張生死是主,真我是客
(C)作者認為若人可從生死無常的現象界超越,悟入「常」的無相法界,則可為將常與無常視為同一
(D)作者認為多數人都會經歷以下的人生歷程:先是經歷生死無常迷執的困惑,最後於臨終時,自然會感知死與生是一般的莊嚴。。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6667
統計:A(0),B(0),C(4),D(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