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28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27-28 題。  戰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說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或曰﹕「邪說之害正也,宜放而絕之。則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將明其說於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從,然後以禁則齊;使後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後以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絕之,莫善於是。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曾鞏〈戰國策序〉)
【題組】27.作者認為戰國策的遊說內容,以下說明錯誤的是:
(A)其計謀投機取巧,不論道德,只考量君主喜好
(B)好自矜誇,宣揚己是,報喜不報憂的矯飾之詞
(C)多為阿諛諂媚的小人之言,對於國家一無助益
(D)不僅自己深受其害,亦使國破家亡的言論主張。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C)多為阿諛諂媚的小人之言,對於國家一無助益解析:其言論雖有為自己的利益考量,但不致於都是奉承之言,且只是失大於得,並非全無助益。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多為阿諛諂媚的小人之言,對於國家一無助益解析:其言論雖有為自己的利益考量,但不致於都是奉承之言,且只是失大於得,並非全無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