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請回答 25 題: 甲  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魯智深。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說。」智深聽得,收住禪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彈不得。林沖道:「非干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陸虞候吩咐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你若打殺他兩個,也是冤屈。」 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叫:「兄弟,俺自從和你買刀那日相別之後,洒家憂得你苦。自從你受官司,俺又無處去救你。打聽的你斷配滄州,洒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說,監在使臣房內。又見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裡一位官人尋說話。』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洒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裡出門時,洒家先投奔這林子裡來,等殺這廝兩個撮鳥。他倒來這裡害你,正好殺這廝兩個。」 【《水滸傳》第九回】 乙 「士為知己者死」的殉友,最主要的,便是於小說中所見到的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首推《三國演義》,開宗明義即寫到的劉備、關雲長、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結盟的這一句誓言,廣泛地深入中國江湖社會,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採用。關雲長樊城殉難,服膺此誓言的忠烈故事,也成為民間宗教的部分,由人晉升到神的地位上去了。 顯著採用「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觀念的小說是《水滸傳》。眾多的《水滸》英雄人物中,較突出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例子為史進、三阮兄弟和武松。史進是書中僅十八歲的少年英雄,有日,一盜率眾打劫他的村莊,被史進所俘,他盜前來營救,史進英雄惜英雄,遂與眾盜結為友好。又一日,史進邀請眾盜前來飲酒時,官兵得訊殺來,包圍村莊,眾盜願出外就縛,以免連累史進,但史進說:「如何使得!恁地時,是我賺你們來,捉你請賞,枉惹天下人笑。若是死時,我與你們同死;活時同活。」遂一把火燒了房子,與眾盜殺出重圍,也因此,從此,無家可歸。 【王文興〈士為知己者死的文學〉】 25. 甲文魯智深與乙文所述的關雲長、史進,共同的特質是:
(A)忠肝義膽,重視結義誓約
(B)為朋友兩肋插刀,不計較個人利害
(C)與盜匪、罪犯來往,仗恃武力打家劫舍
(D)性格衝動,僅憑一時意氣行事而不思慮後果。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B)為朋友兩肋插刀,不計較 個人利害詳解:(A)乙文形容關雲長「忠烈」,能守結義的盟約,但甲文敘述魯智深,與乙文敘述史進事蹟,皆未顯露重視結義誓約的特質(B)三人皆具備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氣 (C)仗勢武力打家劫舍的是後來與史進結為好友的眾匪 (D)由「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洒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妨救了」可知魯智深並非憑一時意氣行事的莽漢,關雲長與史進的描述中則無法判斷是否有此項特質。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為朋友兩肋插刀,不計較 個人利害詳解:(A)乙文形容關雲長「忠烈」,能守結義的盟約,但甲文敘述魯智深,與乙文敘述史進事蹟,皆未顯露重視結義誓約的特質(B)三人皆具備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氣 (C)仗勢武力打家劫舍的是後來與史進結為好友的眾匪 (D)由「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洒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妨救了」可知魯智深並非憑一時意氣行事的莽漢,關雲長與史進的描述中則無法判斷是否有此項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