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文章後,回答47-50題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云:「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承晉、宋餘俗,相與事之,故無頓狼狽者。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翫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惟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蕭子雲每歎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王褒地冑清貴,才學優敏,後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嘗悔恨曰:「假使吾不知書,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觀之,慎勿以書自命。雖然,廝猥之人,以能書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也。(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第十九》)
【題組】47. 顏之推認為自己在書法方面功力不高,其原因是:
(A) 學習還不夠努力
(B) 沒有濃厚的興趣
(C) 北方字帖來源短缺
(D) 在書法上缺乏天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49393
統計:A(96),B(31),C(9),D(111),E(0)

用户評論

【用戶】Elsa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楷、草的書法,須稍微留意。江南有諺語說:"一尺長的信函,就是你在千里之外給人看到的面目。"   江南人上承晉、宋流傳下來的風氣,都信奉這句話,所以沒有在倉促間因寫字而感到困窘為難的,我從小繼承家學,加上生性喜愛書法,所看到的書法範本也多,觀賞研習的功夫下得頗深,而書法技藝不高,確實是我沒有天分的緣故。但是這門技藝也不必過於精湛。技巧者多勞,智能者多憂,因為字寫得好而常被人使喚,更會感到勞累。韋仲將不要子孫學習書法的遺誡,確是有道理的。王羲之是位風流才士,瀟灑名人,全國的人都知道他的書法,他反因這一才能而掩蓋了他的其他才能。蕭子雲常常感嘆說:"我撰著《齊書》,編成了一部典籍,書中的文采大義,我自以為...

【用戶】王月侶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可從「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翫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 分故也。」這一段得知

【用戶】Hung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分 : 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