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48〜50 題
         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夫仁為心性之學,尚不可以無方,況於百家眾藝,可以無方而能善此乎?諸藝之中,醫為尤重,以其為人之司命,而聖人之所以必慎者也。         竊嘗思之,凡病必有症;症者,證也,有斯病必形斯候者也。證必有脈,脈者,臟腑經絡、寒熱虛實所由分也。有與證相符者,有與證不相符者,必參驗之,而後可施治者也,察脈辨證而方立焉。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必主是藥,非可移遊彼此,用之為嘗試者也。        方之祖始於仲景,後人觸類擴而充之,不可計殫,然皆不能越仲景之範圍。蓋前人作法後人因焉。創始者難為力,後起者易為功。取古人已驗之成規而斟酌用之,為效不既易乎?然而執方醫病,而病不能瘳,甚或反以殺人者,又何以說焉?則以脈候未辨,藥性未明,惑於似而反失其真,知有方而不知方之解故也。(汪昂:《醫方集解‧序》)
【題組】48.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最恰當的理解是:
(A) 能夠就近取用藥材,才是好醫生開藥的原則
(B) 能從治療自己開始,才是好醫生行醫的原則
(C) 能從自身去了解別人,可以說是行仁的方法
(D) 以他人失敗作為警譬,可以說是成仁的方法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