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70年,哈佛大學 社會關係實驗室設計一項傳遞實驗,傳遞的原則是:某甲要傳遞一封信給一個不相識的人——某乙,但甲只能把信寄給自己認識而又可能認識乙的某位朋友;這位朋友若與乙相識,就將信轉寄給乙,否則就再依照相同的原則將信寄出。經過婉轉曲折的旅程,信平安到達乙手中後,研究人員再統計中間經過的人數。  結果發現,最短的旅程只經過兩個人就到達對方手裡,最長則需要十個人,平均從寄信到收信聯絡線是五到六個人。有些中途失蹤的信,根據調查,它往往只離收信者幾百步遠,住得近的人並不一定在我們的「相識圈」內。由於平均每兩個不相識的人要經過六次轉信,所以稱這個實驗為「六度分離」。從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人與人之間都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將彼此連接起來,所以世界真的很小。不論你身在何處,都有一根與人相連的牽引線,因此你並不孤單。──改寫自呂政達 心的實驗密碼下列四個人的做法,何者最接近本實驗的傳遞原則?
(A)小邦為了祈福,寄出「轉發越多,幸運越多」的電子郵件給親朋好友,並鼓勵大家轉寄
(B)小駿想發結婚喜帖給久未謀面的朋友小志,於是寄給與小志比鄰而居的小華,請他轉交
(C)小偉邂逅小敏,僅知她家住花蓮,於是將情書寄給不認識的郵政局長,請他指派下屬送達
(D)小元親筆寫信給只聞其名的某作家,並寄給任職出版社的朋友,請他設法將信轉寄該作家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16035
統計:A(47),B(64),C(32),D(17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21

用户評論

【用戶】kv123435042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傳遞的原則是:某甲要傳遞一封信給一個不相識的人——某乙,但甲只能把信寄給自己認識而又可能認識乙的某位朋友;這位朋友若與乙相識,就將信轉寄給乙,否則就再依照相同的原則將信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