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待詔賈讓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國居民,疆理土地,必遺川澤之分,度水勢所不及。大川無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為汙澤,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寬緩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猶止兒啼而塞其口,豈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為川者,決之使道;善為民者,宣之使言。』」(《漢書.溝洫志》)文中論及治理百姓的道理,與下列何者強調的重點最為相應?
(A)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B)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離婁下》)
(C)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故夫天下亦不可不為少決,以順適其意也(蘇轍〈君術策〉五)
(D)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20737
統計:A(31),B(75),C(226),D(56),E(0)

用户評論

【用戶】Ime Moo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求解T.T

【用戶】yiyun39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待诏賈讓上奏說:“治河有上、中、下三策。古人修築城郭,使人民定居,劃定疆界進行墾殖經營時,一定放棄在川澤之水彙聚之處,而要選擇在估計水勢不能到達的地方。大河不修堤防,而小河小溪可以流入,在地勢低下的地方,利用山坡修築圍壩,形成湖泊池澤,秋季可以利用它蓄水,水面寬闊,水流緩慢不急迫。大地上有河流,就象人有口一樣,用土石修築堤防來阻止河水,就象塞住小孩的嘴製止他啼哭一樣。難道不是很快就止住了嗎?但是孩子的死期也跟着到了。所以說:‘優秀的治水專家,決開堤防,疏導水勢;傑出的政治家,使人民心中的想法宣洩出來,暢所欲言。資料來源:http://www.sto.cc/mbook-9733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