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父親逝世後,我又單身負笈滬上繼續學業,大學的中文系主任夏承燾老師對我在讀書方法上,另有一番指引。他說讀書要「樂讀」,不要「苦讀」。如何是 「樂讀」呢?第一要去除「得失之心」的障礙,隨心瀏覽,當以欣賞之心而不必以研究之心去讀。過目之書,記得固然好,記不得也無妨。四史及《資治通鑑》先以輕鬆心情閱讀,古人著書時之渾然氣度當於整體中得之。少年時代記憶力強,自然可以記得許多,但不必強記,記不得的必然是你所不喜歡的,忘掉也罷。遇第二次看到有類似故事或人物時自然有印象。讀哲學及文學批評書時,貴在領悟,更不必強記。他說了個有趣的比喻 : 你若讀到有興會之處,書中那一段,那幾行就會跳出來向你握手,彼此莫逆於心。遇有和你相反意見時,你就和他心平氣和辯論一番,所以書即友,友亦書。  詩詞也不要死死背誦,更不必記某詩作者誰屬,張冠李戴亦無妨,一心純在欣賞。遇有心愛作品,反覆吟誦,一次有一次的領會,一次有一次的境界。吟誦多了自然會背,背多了自然會作,且不至局限於某一人之風格。全就個人性格發展,寫出流露自己真性情的作品。  他教學生以輕鬆的、行所無事之態度讀書,自己卻是以極認真嚴肅態度做學問。他作了許多詩人、詞人的年譜,對白石道人研究尤為深入。我也幫忙他整理許多資料,總覺研究工作很枯燥,他說是年齡境界未到,不必勉強。性格興趣不相近,也不必勉強。  大學四年中,得夏老師「樂讀」的啟示,培養了讀書的興趣,也增加了寫作的信心。卒業後避亂窮鄉,舉目無親,心情孤寂,幸居近省立聯高,就向圖書館借來西洋哲學書及翻譯小說多種閱讀。我寫信給夏老師報告讀書心得,也訴了一些內心的悲苦。 ——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
【題組】3.「你若讀到有興會之處,書中那一段,那幾行就會跳出來向你握手,彼此莫逆於心。」意謂: 
(A)期待自己能夠和作者作朋友
(B)在書籍中與作者心靈交會 
(C)讀書若心有所領會,才能與作者成為莫逆之交 
(D)顯現作者書寫之活靈活現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4),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