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禮記學記》) 「善學者」會「又從而庸之」是因為什麼原因?
(A)感謝師長教導之恩
(B)同學間學習氣氛良好
(C)與老師學習為善的方法
(D)善學者常認為老師學問平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
統計:A(3),B(1),C(0),D(1),E(0)

用户評論

【用戶】魁星踢斗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原文】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2),又從而庸之(3)。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4),先其易者,后其節目(5),及其久也,相說以解(6)。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7)。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注釋〕逸:安閑,這里指費力小。功:效果。(3)庸:功勞。攻:治,指加工處理木材。(5)節:樹的枝于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6)說:同“悅”。(7)從容:同“舂容”,即撞鐘。 【譯文】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

【用戶】福銘簡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原文】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2),又從而庸之(3)。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4),先其易者,后其節目(5),及其久也,相說以解(6)。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7)。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注釋〕逸:安閑,這里指費力小。功:效果。(3)庸:功勞。攻:治,指加工處理木材。(5)節:樹的枝于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6)說:同“悅”。(7)從容:同“舂容”,即撞鐘。 【譯文】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