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中國學術思想自東周至漢武帝有很大的變化,請依東周、秦、西漢初年至漢武帝時的學術思想演變歷程,依序排列?
(A)百家爭鳴→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道家→儒家→墨家
(C)百家爭鳴→法家→道家→儒家
(D)墨家→道家→儒家→法家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百家爭鳴→法家→道家→儒家百家爭鳴 :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各自有自己的想法,紛紛向貴族與君王獻策出謀,故曰「百家爭鳴」。 法家 :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持續採用自商鞅以來行之有效的法家學說來治理國家,並且採用鄒衍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維護朝廷的統治。道家 :  西漢初建時,一改秦代嚴刑峻法,而實行黃老治術(黃老是早期道家思想的一種,是道家中主張積極入世的重要分支,它把傳統的歸隱而居的道家的哲學用於治國以實現富國強兵,因假託黃帝和推崇老子而得名),與民休息。儒家 : 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學。 「獨尊儒術」此名稱最初被易白沙提出,出自 《青年雜誌》上的《孔子評議》。 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各派皆有其主張,其中以儒、法為盛;在西漢初期,則以黃老無為為宗。漢武帝即位後,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推行獨尊儒術,並大量進用儒生,甚而採用 《春秋》決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