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臺灣人原本習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在日本統治臺灣以後,臺人對於時間觀念的認知較為精確,這與下列哪一項變化最有關係?
(A)工廠與學校普及  
(B)引進度量衡制度
(C)機械力取代獸力  
(D)鐘錶行普遍出現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57576
統計:A(92),B(24),C(0),D(43),E(0)

用户評論

【用戶】羽晏施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從「對時間觀念的認知較為精確」,可知其所指為1896年1月,臺灣總督府在臺實施格林威治世界標準時間,公私機構亦根據標準時間運作一事。(A)工廠與學校皆是按照標準時間運作的場所,勞工與學生在規律作息下也培養出較為精確的時間觀念,故選(A);(B)度量衡制度的出現是為測量物體之長度、體積與重量,其與時間認知之改變並無顯著關係;(C)機械取代獸力所影響的是生產方式、規模與效率,與時間認知並無顯著關係;(D)鐘錶行普遍出現,反映出社會大眾對鐘錶的需求,是時間認知改變之後的結果,而非改變的原因。【出處】:歷史(第一冊)頁81,第三章第二節之「(四)時間制與生活型態的轉變」;新版歷史(第一冊)頁153,第八章第二節之「(四)改變生活作息」。

【用戶】林琪閔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題目講述對時間觀念的認知A.工廠和學校的...

【用戶】M3dage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從「對時間觀念的認知較為精確」,可知其所指為1896年1月,臺灣總督府在臺實施格林威治世界標準時間,公私機構亦根據標準時間運作一事。(A)工廠與學校皆是按照標準時間運作的場所,勞工與學生在規律作息下也培養出較為精確的時間觀念,故選(A);(B)度量衡制度的出現是為測量物體之長度、體積與重量,其與時間認知之改變並無顯著關係;(C)機械取代獸力所影響的是生產方式、規模與效率,與時間認知並無顯著關係;(D)鐘錶行普遍出現,反映出社會大眾對鐘錶的需求,是時間認知改變之後的結果,而非改變的原因。【出處】:歷史(第一冊)頁81,第三章第二節之「(四)時間制與生活型態的轉變」;新版歷史(第一冊)頁153,第八章第二節之「(四)改變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