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臺東元宵節最重要的盛會是:
(A) 炸寒單爺
(B) 義民節
(C) 七娘媽生
(D) 迎觀音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65217
統計:A(222),B(2),C(2),D(4),E(0)

用户評論

【用戶】威猛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炮炸寒單爺的民俗信仰歷史在臺東發展約50年,相傳寒單爺為商朝(約公元前1562-公元前1066年)的武將趙公明,死後在天界專司財庫,坊間稱他武財(道家稱為趙元帥)。據說,寒單爺怕冷,因此,當他出巡時,民眾便投擲鞭炮為祂驅寒。早期寒單爺金身由信徒輪流供奉,直至民國78年(公元1989年)輪值爐主請回家,建廟並命名為玄武堂,寒單爺才有了固定安奉場所。炮炸寒單爺始於民國40年(公元1951年),因炮炸形式太過震撼,曾被警察機關禁止,後來在信眾奔走下,讓炮炸寒單爺重現臺東街頭,民國87年(公元1998年)開始與官方合作,提升為元宵佳節的重頭戲。近幾年,在臺東縣政府的重視與推動下規模逐漸擴大,已成了代表臺東的民俗活動之一,民國96年(2007年)公告為臺東縣民俗文化資產。

【用戶】威猛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炮炸寒單爺的民俗信仰歷史在臺東發展約50年,相傳寒單爺為商朝(約公元前1562-公元前1066年)的武將趙公明,死後在天界專司財庫,坊間稱他武財(道家稱為趙元帥)。據說,寒單爺怕冷,因此,當他出巡時,民眾便投擲鞭炮為祂驅寒。早期寒單爺金身由信徒輪流供奉,直至民國78年(公元1989年)輪值爐主請回家,建廟並命名為玄武堂,寒單爺才有了固定安奉場所。炮炸寒單爺始於民國40年(公元1951年),因炮炸形式太過震撼,曾被警察機關禁止,後來在信眾奔走下,讓炮炸寒單爺重現臺東街頭,民國87年(公元1998年)開始與官方合作,提升為元宵佳節的重頭戲。近幾年,在臺東縣政府的重視與推動下規模逐漸擴大,已成了代表臺東的民俗活動之一,民國96年(2007年)公告為臺東縣民俗文化資產。

【用戶】哪吒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B)義民節的由來,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死後被地方人士將其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塚」。到了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捍衛鄉土;事後,鄉民便到這些犧牲勇士的合葬之地,建廟祭祀,才有了後來的義民節普渡。義民爺也成為台灣客家人獨具的信仰。枋寮義民廟又名「褒忠亭」,創建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桃、竹、苗客家人最高的精神信仰中心,全省各地的義民廟也多由此分香出去,在義民節當天也都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義民節普渡起源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桃、竹、苗附近各大庄為了紀念義民們的義行,由各大庄輪值祭祀;每個...

【用戶】威猛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炮炸寒單爺的民俗信仰歷史在臺東發展約50★...

【用戶】哪吒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B)義民節的由來,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死後被地方人士將其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塚」。到了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捍衛鄉土;事後,鄉民便到這些犧牲勇士的合葬之地,建廟祭祀,才有了後來的義民節普渡。義民爺也成為台灣客家人獨具的信仰。枋寮義民廟又名「褒忠亭」,創建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桃、竹、苗客家人最高的精神信仰中心,全省各地的義民廟也多由此分香出去,在義民節當天也都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義民節普渡起源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桃、竹、苗附近各大庄為了紀念義民們的義行,由各大庄輪值祭祀;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