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甲)
      菊花開,正歸來。伴虎溪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哎!楚三閭休怪。(〔元〕馬致遠〈撥不斷〉)
(乙)
      長醉後妨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麴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元〕白樸〈寄生草〉)
醅:沒過濾的酒。渰:同「淹」,淹沒。(丙)
      屈原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和象徵。漢代,屈原的爭議主要落於「怨君」。儒家對情感表達的理想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肯定屈原的人以注解儒家經書的方式注《楚辭》,試圖建立其經典地位,認為屈原和《詩經》一樣「怨誹而不亂」,可與日月爭光。批評屈原的人認為屈原在〈離騷〉有著歌淚式的表達,甚至悲壯付出生命,與儒家中庸之道產生劇烈拉鋸。
      宋朝遭外族侵門踏戶,激發民族情感。《楚辭》讀者對屈原情感表現的理解,不同於漢代只從忠君脈絡詮釋,轉而強調其愛國之心,以國家民族興亡的高度,將「當怨與否」的倫理內涵重新審視,由此確立屈原情感的正當性。
      明代黃文煥因蒙冤下獄,對屈原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獄中著《楚辭聽直》,為屈原的忠義之心辯護,希望有人也能替他昭雪冤屈。
      屈原之於現代讀者的意義,與社會文化語境相關,面對抗戰,屈原愛國的面向被重新加強。隨著端午節被確立為詩人節,學者開始思考「詩人何為」,從中探討文學與政治的關係。當個人理想遭遇挫折,就像屈原不被楚王了解,這時該不該執著?可藉由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心緒,思考理想和世界的衝突。(改寫自徐平〈一個屈原,各自表述—政大廖棟樑揭開屈原的百變面紗〉)
【題組】31. 關於甲、乙二曲的寫作手法,敘述適當的是:
(A)甲曲以「菊花開,正歸來」,點出當時非如屈原身處的亂世
(B)乙曲以糟醃、醅渰、麴埋,把萬事可隨一醉泯滅加以形象化
(C)甲曲在飲酒食蟹中流露閒居之趣,乙曲在醉醒間隱含矛盾之情
(D)二曲皆藉嘲諷屈原的結局,表現出滑稽幽默的輕鬆與玩世態度
(E)二曲皆以陶潛對比屈原,說明自身生命選擇或價值判斷的傾向

參考答案

答案:B,C,E
難度:困難0.254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JB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馬致遠〈撥不斷〉語譯:在菊花開放的時候,...

【用戶】JB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馬致遠〈撥不斷〉語譯:在菊花開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