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嚮矣。」此段文字意謂:
(A)君子應答其所問
(B)君子三緘其口
(C)君子應言行一致
(D)君子能舉一反三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82906
統計:A(226),B(19),C(49),D(120),E(0)

用户評論

【用戶】Jenny Cho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君子之學也,入乎而,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嚮矣。君子的求學是:聽到耳中,就存置在心,然後傳佈在全身,表現在作為上.他那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做人的模範.小人的求學是:從耳朵聽進去,從嘴巴說出來,嘴和耳朵的距離不過四吋罷了,怎麼修養七尺的身體呢?古人的求學是爲了充實自己,現在的人求學是爲了炫耀別人.君子求學可以美化他的品德,小人求學是用來當作進身的工具.所以不等人發問就告訴別人,叫做急躁.問一答二,叫做與多繁瑣.急躁是不對的,話多也是不對的:君子的問答,要像響應聲一樣.

【用戶】宗主是我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囋:ㄗㄢ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