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二:附表是臺灣清帝國早期與晚期經濟發展的比較,請根據表中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34.造成附表中前期與後期差異的原因為何?
(A)渡臺禁令,劃界封山
(B)英法聯軍之役,開港通商 
(C)戴潮春事件,治安惡化
(D)寓兵於農,發展水利。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1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絳紫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英法聯軍(1858)後,清廷與英法簽定《天津條約》,開放臺灣的安平、淡水為通商口岸,故貿易地區也隨之增加。選(B)。

【用戶】hanjee-ki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1684年,清朝於台灣設台灣道、台灣府等行政區劃或地方政府。因清朝採行鎖國政策,台灣本來與日荷西英等外國的頻繁貿易,也相同中斷,而此階段台灣所有貿易均來自國內各省。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國力日衰,鎖國政策遭到西方列強挑戰。多次戰敗後,中國簽訂多款通商條約。而與台灣有關的有:1858年之「天津條約」;規定台灣開放淡水及安平港為通商口岸、1863年,雞籠(今基隆)正式開港、1864年:打狗(今高雄)正式開港。這些外交條約除了規範通商口岸開設相關事務外,也設置了如打狗領事館等駐台外交機構,也出現洋行、幫辦。1867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平埔族族長卓杞篤締結《災難救助條約》,則是台灣外交關係的新葉。19世紀中期,台灣涉外關係除了官商來往之外,宗教事務也是其中很重要部分,這些藉由外交關係進行的傳教事務,如英國長老會馬雅各開始在台灣南部傳教及加拿大長老會差會的馬偕淡水傳教,都影響台灣甚鉅。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日本政府與清朝締結《北京專約》,清被迫承認日本的行動為保民之舉,給予難民撫恤及購買日軍修築之房舍道路共50萬兩。這次外交事件,促使清廷取消內地人民渡台耕墾禁令,台灣正式全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