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1859年倫敦街頭春意盎然。清晨的書店門口,許多人正排隊購買查理‧達爾文剛出版的新書──《物種起源》。1831年,達爾文因教授推薦,登上英國海軍「貝格爾號」,隨艦記錄沿途看到的自然現象。這次的航行歷時五年,除了蒐集到很多動植物標本,達爾文最大的收穫還是思想上的。那時他隨身帶了兩本書,一是《聖經》,一是賴爾 《地質學原理》。達爾文原本相信《聖經》的說法,認為形形色色的生物都由上帝創造,物種是不變的。但隨著考察結果的增加,物種變異的事實使他對「神造萬物」產生懷疑。後來他閱讀賴爾的《地質學原理》,該書論證了地層年代愈久遠,現代生物與其遠古原形之間的差異就愈大,因此,他逐漸相信物種是不斷變化的。回國後,達爾文向育種家和園藝家們請教,認真研究動植物在家養條件下的變異情況,並得出結論:具有不同特徵的動、植物品種可能源於共同的祖先,它們在人工干涉下,可逐漸形成人們需要的品種,此即人工選擇。但自然界的新物種又是如何形成?這個問題始終在他腦海縈繞。1838年,達爾文偶然讀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書中提到:任何動物的繁殖速度,都大於它們食物的增長速度,於是部分動物在生存競爭中死亡,動物與它們的食物遂達到新的平衡。這個論點給達爾文很大的啟示,他想到自然環境就是這樣選擇生物,生物通過生存競爭,適者生存,因此不停進化,是為自然選擇。1842年6月,達爾文寫出一份只有35頁的生物進化論提綱。1844年,他將這份提綱擴充為231頁的概要但未立即發表,直到1858年,才在學術會議上公開他的生物進化論。達爾文的學說提出後,最大的反對者是當時的宗教界,因為此說否定上帝創造物種,動搖神學基礎。但也有許多科學家表示支持,例如赫胥黎首先把進化論用來追溯人類的祖先,推測人類是由人猿變來的;海克爾則利用進化論,提出最早的動植物進化系統樹,並標明人類來源與人種分佈。 (改寫〈科學的故事〉)
【題組】5.根據上文,其主旨在說明? 
(A)達爾文的家世與生平
(B)生物進化論的形成與影響
(C)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的差異
(D)《物種起源》暢銷的原因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