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 漢末陳太邱實與友人期行,過期不至,太邱捨去。去後乃至。其子元方年七歲,在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時,過申不來,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慙,下車引之,元方遂入門不顧。以下何者為是?
(A) 「非人」是客人罵元方非人。
(B) 「待君不至」的「君」,指的是「尊君在否?」的「君」。
(C) 友人慙,指的是友人忿忿而去。
(D) 太邱捨去是因為友人去後乃至。
(E) 元方所說的「對子罵父」的「子」指的是自己。

參考答案

答案:E
難度:簡單0.72
統計:A(4),B(2),C(6),D(5),E(54)

用户評論

【用戶】王偉成

【年級】

【評論內容】陳太邱與朋友約好要一起外出,等了很久沒等到就先出發了。陳太邱走後朋友才姍姍來遲,聽太邱的兒子元方說太邱已經離開了。便失言罵了太邱,後被元方不卑不亢地給駁倒了。所以:(A)遲到的朋友罵的是太邱,而非元方(B)待「君」不至,是元方尊稱父親的朋友;而「尊君在否?」是朋友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C)慙=慚,慚愧、不好意思。而且朋友馬上下車道歉,只是元方不領情的回屋了(D)太邱以為被放鴿子了,根本不知道朋友會來(E)「對著兒子罵父親」這兒子當然是指元方自己囉選(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