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作者行文,有時雖然使用問句的形式,但問句本身其實已經下了判斷,如「何必太計較呢?」就是「不必計較」。下列文句使用相同手法的選項是:
(A)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B)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C)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D)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1),D(0),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沖夜奔台灣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要領 : 自問自答(A)唉!我曾經探討古代仁者的心思,和遷客、騷人兩者的行徑有所不同,怎樣呢?(B)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C)人生像寄旅一樣只有一世猶如塵土,刹那間便被那疾風吹散。 (問)  為什麽不想辦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  位而安樂享富貴榮華呢 (答)(D)孟嘗君對他這麼快就回來覺得很奇怪,穿戴好衣冠接見他,說:「債都收完了嗎?為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