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8.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波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詩中的「淡妝濃抹」,依上下文意係指:(A)晴、雨的景致(B)朝、夕的氣象 (C)晝、夜的風光(D)山

【評論內容】

「波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 宜。」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

  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 “瀲灩”,波光閃動。 “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評論主題】35. 下列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法」,何者正確?(A)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誇飾(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雙關(C)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映襯(D) 抽刀斷水

【評論內容】

(A)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誇飾 譬喻(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雙關 (絲與相思的思同音)(C)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映襯 譬喻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兩句是當時的誓詞白居易在此以比翼鳥和連理枝,表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誓言。後人也愛用這兩句詩句表現不渝的愛情(D)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轉化 頂真句

【評論主題】34. 下列各組詞語中用字全部正確的是:(A) 夙興夜寐 付諸東流 殫精竭慮 直截了當(B) 喬妝打扮 唇槍舌戰 默守成規 若即若離(C) 爾虞我詐 恪守不逾 左右逢源 懲前毖後(D) 委曲求全 昭然

【評論內容】

(B) 喬妝打扮 唇槍舌戰 默(墨)守成規 若即若離 (C) 爾虞我詐 恪守不逾(渝) 左右逢源 懲前毖後 (D) 委曲求全 昭然若揭 絡繹不絕 名門旺(望)族 

【評論主題】32. 《莊子.養生主》敘述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其所強調的精神為:(A) 鍥而不捨,精益求精。 (B) 順應自然,因勢利導。(C) 實事求是,親力親為。 (D) 如臨深淵,

【評論內容】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譯文: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着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賞析:

  人類社會充滿着錯綜複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着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覆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複,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牛無疑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爲什麼能一刀下去,...

【評論主題】31. 上題太史公自謂「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的主要原因為:(A) 讚嘆廟堂車服禮器之精美 (B) 感佩孔子風化傳世之深遠(C) 有感於自身才學相形見絀 (D) 讚嘆諸生習禮問學之勤勉

【評論內容】

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 云。譯文:

  到了魯國,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舍不得離開。

賞析:  他見到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見到這些與孔子密切相關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司馬遷在孔子故居還見到許多儒生按時在他家中演習禮儀,儒生的習禮是那樣的虔誠,可見孔子的思想有著巨大的精神魅力。此情此景,司馬遷被強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離開圣人的故居。

【評論主題】30. 《史記.孔子世家贊》: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

【評論內容】

原文: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 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 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史記.孔子世家贊》:

譯文: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讀孔子的書,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為人。  到了魯國,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舍不得離開...

【評論主題】29. 《本草綱目.序》:予開卷細玩,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土產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如入金谷之園,

【評論內容】

《本草綱目.序》: 予開卷細玩,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土 產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 不備采。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髮可 指數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覯哉?實性理之精 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

譯文:

  我打開書卷仔細玩味(研究),見每一種藥標明正名為"綱",別名為"目"。從證明開始,按次序把集解、分辨疑惑、糾正錯誤、排列出土產植物形狀’再按氣味、主治、附方,說明功用。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間傳奇,凡是跟藥相...

【評論主題】28. 嵇康〈養生論〉:「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加上標點符號後的文句,何者妥當?(A)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

【評論內容】

(嵇康的養生論)

  善養生者則不然也,清慮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疆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同濟,同乎大順。

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以朝陽,緩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概論:

嵇康認為,擅長養生的人,心地要做到淨靜虛無,精神專注通暢,少有私情欲望。尤其是知道名利地位傷害品德修養,所以忽略不求,並非在思想上貪求而在行動上強行克制。如果能注重...

【評論主題】27. 白居易〈自覺〉詩:四十猶未老,憂傷早衰惡。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形骸日損耗,心事同蕭索。夜寢與朝飧,其間味亦薄。同歲崔舍人,容光方灼灼。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不畏復

【評論內容】

譯文:

  四十歲其實不算老,可心中的憂傷情緒,造成早衰的現象。一年前長出了兩根白髮,而今年也掉落了一顆牙。

  這形體軀骸日漸損耗,煩惱心事增多,無形中也消耗不少精神。夜晚就寢與隔天吃早餐,這箇中滋味的享受,也漸趨淡薄了。

  與我同歲的崔舍人,他可是容光煥發、目光灼灼哪!由此方知年齡與相貌,身軀的盛衰與康健,都和心境的憂愁與喜樂息息相關。

越怕衰老,這衰老卻反而緊迫釘人。憂慮得病,這病反倒把你捆綁撂倒。不懼怕也不擔憂,隨其自然的過日子,是去除衰老與病痛的良藥!

【言外之意】

  白居易的詩,淺白而易懂,老嫗都能解。整首詩寫來不疾不徐,就像有個...

【評論主題】26. 劉禹錫有一首詠藥詩:「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香泉樹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依據此詩,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 此

【評論內容】

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香泉樹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 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A)。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賞析:

  唐代,楚州城內的西南方的一個角落,有一口古井。這口古井已經有些年頭了,有人說已有千年。這(B)井邊有一棵千年枸杞樹,樹根深入井水之中。因為枸杞根的緣故,井水特別甘甜,個可能使人長壽。

  全詩都在稱讚枸杞的妙處(D),尤其最後兩句「上品功能甘露味,遠知一勺可延齡」更是將枸杞作為藥中上品來看待,而且枸杞味道如甘露一般(鮮枸杞比甘露好吃何止十倍),並且連枸杞根伸入的井水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已經遠近皆知(C)。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22k4rl.html

【評論主題】25. 劉基《郁離子》:楚王田於雲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於王左,麋交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雲,王注矢於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也,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

【評論內容】

劉基《郁離子》:

  楚王田於雲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於王左,麋交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 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雲,王注矢於弓,不知其所射。

養叔進曰:「臣之射也,置一葉 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譯文:

從前,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時候,叫虞人把禽獸趕起來讓自己射擊。禽獸飛的飛,跑的跑,都出來了,鹿奔在楚王的左邊,麋跑在楚王的右邊。楚王剛拉開弓要射,忽然又有一隻天鵝掠過楚王的旗子,兩個翅膀好像低垂著的雲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該射哪個才好。這時有個叫養叔的大夫對楚王說:‘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裡放上十片樹葉,那麼能不能射中,我就沒有把握了。

【評論主題】23. 《世說新語.德行》: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從文中可見庾公為人如何?(A)

【評論內容】

譯文:

  庾公(庾亮)騎的馬里有一匹的盧凶馬,有人讓他賣掉。庾公說:" 我賣它就有人買它,那樣也會傷害它的主人,難道因為對自己不安全,可就以嫁禍他人嗎?從前孫叔敖為了後人殺了兩條蛇,古人傳為美談,我效仿他,不也算是通達事理嗎!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608000012KK05292&p=%E5%BA%BE%E5%85%AC%E4%B9%98%E9%A6%AC%E6%9C%89%E7%9A%84%EF%A4%B3%EF%BC%8C%E6%88%96%E8%AA%9E%EF%A6%A8%E8%B3%A3%E5%8E%BB

【評論主題】22. 柳宗元〈蝜蝂傳〉:「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

【評論內容】

【原文】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 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翻譯】   蝜蝂,是一種善於背東西的小蟲。當它在爬行中遇到東西,總是會把東西抓過來,然後抬起頭,把東西揹在身上。即使揹的東西愈...

【評論主題】21. 「轉品」是一個詞語在運用時改變了原本詞性的修辭法。下列「」中詞語,何者非「名詞轉為動詞」的轉品修辭?(A) 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訓儉示康〉)。(B)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陳情表〉)

【評論內容】

(A) 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N--V)

姬妾不穿綾羅綢緞,馬不吃粟米(B)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N--N)

我懷著像犬和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

{犬馬怖懼之情:這是臣子謙卑的話,用犬馬自比。}(C)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N--V)

穿着朝服卻成了階下囚,被人用驛車送到了窮北。(D) 「手」長鑱,為除不潔者(N--V) 拿著長鏟子,打扮成清除垃圾的工人

【評論主題】20. 《論語.子罕》:「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所謂「法語之言」的「法」是指:(A) 約定俗成 (B) 精約簡要 (C) 委婉勸導 (D) 嚴正告誡

【評論內容】【語譯】  孔子說:「嚴肅莊重的告誡,能不聽從嗎?聽了就改正錯誤是最可貴的。恭遜稱許的話,聽了能不令人愉悅嗎?但是聽了以後,要加以分析,這才可貴。只是愉悅而不分析,只是當面順從,而行為不改,像這種人,我就不知道能如何教化他。」

【研析】法語在此可當成:指導正確學習的道理。這樣的話光是聽的懂是不夠的,還需要確確實實的從行為上改變,才算是真正的學到了。當別人恭維的時候,是否會沉溺在洋洋得意之中,而忘記靜下心來思考:我達到這些讚美的標準了嗎?我要因此而停止繼續努力嗎?別人說這些話的目地是什麼呢?如果能夠這樣做,就不容易被花言巧語所迷惑,也才能夠秉持住自己的心志,不斷的往正道...

【評論主題】19. 《後漢書.朱浮傳》:「伯通自伐,以為功高天下。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可推知「遼東白豕」這一成語用來比喻怎樣的人?(A) 孤陋寡聞 (B) 恃寵而驕

【評論內容】

  「伯通自伐,以為功高天下。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 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譯文:

   遼東之豕,是用來形容有些人似井底之蛙,卻自以為很了不起。   據漢代彭寵攻打朱浮時,朱浮寫信給彭寵說:「你或許自以為了不起,錯了,從前遼東有一隻豕(豬)生了一隻白頭小豬,遼東人以為是奇珍異寶,把牠獻給朝廷,後來到河東一趟,竟發現當地的豬都是白頭。而你今日立了些小戰功,意想在朝廷誇口,真與遼東豬一樣。」

(A) 孤陋寡聞--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B) 恃寵而驕--依仗受寵而驕縱。依靠得寵,就驕縱不講理。 (C) 獨樹一幟--樹:立;幟:旗幟。單獨樹起一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

【評論主題】18. 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下列敘述何者最貼近詩句意蘊?(A)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B)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C) 才智雙全,莫測高深。 (D) 禮賢下士

【評論內容】

曹操〈短歌行〉:「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山不嫌高,海不怕深:我是像周公一樣,時時刻刻準備接待賢人,看天下都在歸心。

(A)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含義為指將才難得。  (B)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益:更加;勢:權勢。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C) 才智雙全,莫測高深。

  才能和智慧皆充分具備,人的想法、作法深沉無法探測。(D) 禮賢下士,求才若渴。 

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評論主題】17. 下列各組詞語中,前後「」讀音不同的是:(A) 「否」極泰來∕特殊「癖」好 (B) 「晦」明莫辨∕諄諄教「誨」(C) 「蹩」腳貨色∕別鬧「彆」扭 (D) 河床乾「涸」∕「闔」第平安

【評論內容】

(A) 「否」極泰來∕特殊「癖」好---(ㄆ一ˇ) (B) 「晦」明莫辨∕諄諄教「誨」 ---(ㄏㄨㄟˋ)(C) 「蹩」腳貨色∕別鬧「彆」扭---(ㄅㄧㄝ ˊ / ㄅ|ㄝˋ)(D) 河床乾「涸」∕「闔」第平安---(ㄏㄜˊ) 

【評論主題】16.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又謂「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下列敘述何者貼切?(A) 孝道因封建

【評論內容】

譯文:

  曾子說:「孝有三種等級;最上等的孝,是使父母得到天下人的尊敬;次等的孝,是不辱沒父母的名譽;最下等的孝,只不過是能養活父母而已。」

  大孝要做到永不匱乏,中孝用功績,小孝用體力。使德教和刑罰都能普遍施行,四海的物產都能用來給父母做祭品,這就叫做永不匱乏;尊崇仁德,安於道義,這就叫做用功績;想到父母的慈愛而忘記自己的勞累,這就叫做用體力。

【評論主題】14. 「三折肱而成良醫」,其正確含意為何?(A) 冒險犯難終可成大事 (B) 堅苦卓絕以超越難關(C) 鍥而不舍則成功可致 (D) 多歷挫折則經驗豐富

【評論內容】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有多次折斷手臂的經驗,可以成為良醫。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手臂。

【用法】常用以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評論主題】13. 《論語》中多見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甲、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丙、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丁、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 上列敘述正確

【評論內容】

甲、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說:「一位求道的君子,他心中思念住在有仁德的處所。而小人所想的,卻是處所的田地財產,有什麼利益。另一方面來說,君子對於自己的行為,時常惦記著如何實行,才能合乎聖賢的典型。而小人做事卻只想到自己有沒有受到恩惠、利益。」

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待人普遍親厚而不結黨營私,小人結黨營私而不能待人普遍親厚。

丙、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說:「君子坦蕩舒暢而不驕傲自大,小人驕傲自大而不坦蕩舒暢。」

丁、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與人和睦相處。」

【評論主題】12. 劉劭《人物志》謂:「質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之家也。質性警徹,權略機捷,能理煩速,□□之家也。質性和平,能論禮教,辯其得失,□□之家也。質性機解,推情原意,能適其變,□□之家。」依序

【評論內容】

質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

質性警徹,權畧機捷,能理煩速,事理之家也

質性咊平,能論禮教,辯其得失,義禮之家也

質性機解,推情原意,能適其變,情理之家也。

賞析:

從《人物誌》一書看,劉劭很重視人的才能,他把人分成聖人、兼材和偏材,又把人物分成十二流品(類型),都是依據才能而劃分的。但對人的才能由何而來,他仍認為出乎性情。聖人的性是中和,‚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中庸之質,其質無名,故能調和五材、總達眾材。而其餘的人的性則各據五常之性的一偏或兼而有之。這就可以看出,劉劭的所謂性也還沒有脫離漢人講的那一套,只不過是對聖人的性用了一些道家思想加以解釋罷了。   然而由...

【評論主題】10.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請選出正確的選項。(A) 西伯隱居,不理世務。 (B) 「不以隱約而弗務」指西伯。(C) 「演易」謂注解易經。 (D) 「顯而

【評論內容】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譯文:

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顯達而製作了《禮》,周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業,周公旦不因顯達而更改志向。

【評論主題】9. 《後漢書.宋弘傳》:「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正確的選項是:(A) 「貧賤之交不可忘」句是說要記得救濟窮朋友。(B) 「糟糠之妻」指妻子娘家貧困,只有糟糠可吃。(C) 「糟糠之妻不下堂

【評論內容】

《後漢書.宋弘傳》:「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譯文:

  貧賤時所交的朋友,在自己飛黃騰達時,絕不可忘記。而長年同甘共苦的妻子,一旦富貴榮華時,也絕不能予以拋棄,反之要對其體貼愛護有加。

(D)俗话说:“贵易交,富易妻。”意思是,地位高了换朋友,财富多了换妻子。

【評論主題】8.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正確的選項是:(A) 「朱、紫」兩種顏色中,代表正色的是紫色。(B) 「鄭聲」指流行音樂,「雅樂」指國樂。(C) 「利口」謂

【評論內容】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譯文:

比喻異端代替正統,邪惡超越正義。

惡紫奪朱【釋義】:紫:古人認為紫是雜色;奪:亂;朱:大紅色,古人認為紅是正色。原指厭惡以邪代正。後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出處】:《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例子】:據此賊情理難容,傷時務,壞人倫,罪不容誅,一心待偎紅倚翠,論黃數黑,~。(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06000016KK06146

【評論主題】7. 中華民俗中對人的年紀,有特殊的用語。請選出正確的選項。(A) 「花甲」指六十歲。 (B) 「弱冠」指男子十八歲。(C) 「及笄」指女子二十歲。 (D) 「而立」指四十歲。

【評論內容】

(B) 「弱冠」指男子十八歲(男子20歲)。 (C) 「及笄」指女子二十歲(女子15歲成年)。 (D) 「而立」指四十歲(三十歲)。 

【評論主題】4.下列選項,何者不是對偶句?(A)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B)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C)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D)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評論內容】

  語文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字數相等、句法相似、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叫做對偶。它的作用在使文章形式工整,音調和諧。

  對仗,是中國詩的術語,也就是中國詩的創作手法與修辭規則。「對」字在此做動詞,意謂著將兩兩一對的東西放在一起。「仗」字則來自古代儀式往往由兩人一組來舉行,有「儀仗」的「仗」意。對仗有時也稱為對偶。 (C)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月落烏啼是-動名動名 江楓漁火是-兩個名詞   霜滿天和對愁眠上,霜是名詞,而下一句的名詞是在愁字上,對丈的次序不對,如果要成為偶句,必須要改為霜滿天對愁對眠,或是滿霜天對對愁眠,這樣詞性才會工整,不過確有平仄上的問題,所以詩人才沒有以這種方式寫詩。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9000016KK01832

【評論主題】3. 甲「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乙「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丙「當作數句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蘇軾(《與謝民師書》)丁「況與左右無一日之

【評論內容】

甲 「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乙「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

(甲 乙)左右的意思為【古稱跟隨的侍者】

丙「當作數句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

我會寫上幾句留在寺院內,以安慰您的鄉土之思。

丁「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

  何況與您平素沒有交往(丙丁)左右的意思為【您】

【評論主題】2. 「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的「黔首」,和下列選項意義相同的是:(A) 眾生 (B) 鄙人 (C) 黎民 (D) 布衣

【評論內容】

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之知也。

  黔首、黎民也。懸布天下者。 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先立針經以示人。而百姓只可力田以供租稅。有餘粟以供養。其於治針之道。莫之知也。

  針經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愍其不給而屬有疾病。欲助微針通其經脈。

http://www.theqi.com/cmed/oldbook/book164/b164_25.html

【評論主題】1. 某種植物香氣辛烈,可入藥,古俗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佩此草者能袪邪辟惡。三國魏曹植《浮萍篇》:「□□自有芳,不若桂與蘭。」《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唐人王

【評論內容】

三國時期,魏曹植在詩篇《蒲生行浮萍篇》里寫道:「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

  可見當時茱萸與桂花、蘭草、艾、蒲等都屬於香草一類植物,人們認為其有消災避難、辟邪驅穢的功效,所以會直接把茱萸插在髮髻上,或者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 ,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以辟邪延壽。

唐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 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在遙遠的異鄉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評論主題】【題組】2.簡子曰「然」,凸顯簡子的何種態度? (A)虛懷納諫(B)法外施恩(C)廣納賢才(D)信賞必罰

【評論內容】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生,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譯文:

  有個邯鄲的人民在元旦的時候,向趙簡子進獻了一隻斑鳩,簡子十分高興,賞了他許多財物。旁邊的隨從問他何必如此,簡子回答:「今天是元旦,我把這隻斑鳩放生,可以向天下人民展現我的恩德。」隨從說:「如果百姓知道這件事,一定會競相捕捉,過程中一定會傷害許多斑鳩。您如果真的有好生之德,不如禁止人民捕捉斑鳩,捕捉牠,再放生牠,對動物的恩是遠不如對牠的害呀!」簡子回答:「你說的很對。」接受他的意見。

【評論主題】第二篇: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 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韓

【評論內容】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 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譯文:

有一魯國人精於用麻、葛等物編織鞋子,其妻子則擅長織白絹,他們想遷移至越國。旁人對他說:「你註定會窮困沒有出路的!」魯人問:「為什麼呢?」旁人回答說:「鞋子是穿在腳上用以行走的,但越國的人卻是赤腳行走的;絹是用來披戴在頭上的,但越國人卻喜歡披散頭髮。以你們的專長,放在用不著這些技能的國家,要令你們不窮困,你說可能嗎?」 ── 這是記載在《韓非子‧說林上》中的故事。

【評論主題】25.「這和風似乎吹動了樹液,那些原本枯寂的大樹禿枝,現在芽眼、芽苞全漲得鼓鼓的,可以深深感覺到樹枝內有甚麼東西在掙扎,要破皮而出,整個山谷大地蘊含著□□□□的狂野力量。」這段文字□□□□內最適合填入

【評論內容】

(A)一鳴驚人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比喻平時沒沒無聞,突然做出驚人之舉;多指在學問事業上獲得驚人的成就。(B)一觸即發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C)一氣呵成

 一口氣完成。比喻文章或繪畫的氣勢流暢,首尾貫通;或工作安排緊湊、不間斷。(D)一覽無遺

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無遺漏。 

【評論主題】3.「令嬡既多才多藝,又落落大方,應有不少男士競相追求吧!」此句中「令嬡」指的是何人?(A)學生 (B)明星 (C)妻子 (D)對方的女兒

【評論內容】

「令嬡」:

  敬稱他人的女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偶得所見如此,想起宅上失了令嬡,沿街貼榜已久。」也作「令愛」、「令媛」。

【評論主題】2.「賈寶玉」和「林黛玉」是下列哪一部小說的主要人物?(A)神鵰俠侶 (B)紅樓夢 (C)水滸傳 (D)三國演義

【評論內容】作者以貴族家庭的興衰為主軸。為避免文字觸及時事,躲避清政府文字獄,於是虛構朝代,隱去真事,並以描寫閨閣女子來避諱。不過此書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及二人與薛寶釵之間的關係。

  《紅樓夢》主要描寫一個美好世界的興起、發展,和最後無可避免的悲劇性幻滅。小說創造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世界,一為大觀園以外的現實世界,一為大觀園的理想世界,即第5回賈寶玉所夢見「太虛幻境」的人間投影。兩個世界是骯髒墮落,和乾淨純潔的強烈對比。大觀園是賈寶玉和諸姊妹的乾淨土,把女兒們與外界隔絕,希望女兒們在裏面過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永遠保持青春,不要出嫁,以免染上男人的齷齪氣味。大觀園所住男人只...

【評論主題】7.「同學們在畢業之前,都已做好妥善規劃,準備航向新的□□□」,「□」中應填入何者較為適當?(A)卡路里(B)里程數 (C)里程碑(D)里程表

【評論內容】

卡路里(Calorie,縮寫為cal),簡稱卡,是一物理學能量單位

里程表 也就代表著總里程 意思就是這輛車從出廠裝上里程表後的總里程

【評論主題】6. 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句中的「之」字是一個使賓語提前的語助詞,原句應為「不知句讀,不解惑」,在下列各選項裡的「之」字,何者用法於此相同?(A)父母惟其疾「之」憂 (B) 學而時習

【評論內容】賓語提前的倒裝句 -- 賓語 + 是 + 述語 ex.1:馬首是瞻,ex.2:唯利是圖

   漢語的基本句型是:主語 + 述語 + 賓語,可以用英文文法的代號來說明:

          S  + V + O

 

在上古漢語裡,常有倒裝的語 法現象,把賓語放在述語前面。例如在《論語.先進》中孔子要弟子各言其志,說:「居,則曰:『不吾知也!』」,其中「不吾知」是「不知吾」的倒裝。我們可 以把這個句子理解為以下的形式:

          S + V + O

             人   不知   吾

  

  在上古漢語的倒裝現象中,「賓語 + 是 + 述語」是十分常見的句型。在句子裡,「是」字代表無意義的助詞,...

【評論主題】5. 信封中路「啓封詞」的寫法,以下各選項何者正確 ?(A)王大同校長鈞啓 (B)王大同校長鈞啓 (C)王校長大同鈞啓 (D)王校長大同鈞啓

【評論內容】

啟封詞:

  封文中的「啟」字,即請收信人「打開」之意。但如只用一「啟」字,卻帶有命令指使的意味,顯然不夠禮貌,因此我們在其前加一敬語,表示禮貌或敬意。所加的敬語,需要斟酌雙方的關係並符合對方的身分,才算得體,太過客氣,並無必要。

https://cc.cl.ntu.edu.tw/blog/17

【評論主題】2. 下列有關「詞」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A) 唐代李商隱的<菩薩蠻><憶秦娥>為今日流傳最早的詞(B)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温庭筠的詞是「骨秀」、韋莊的詞是「神秀」(C) 詞中之龍指「辛棄疾」(D

【評論內容】

(A)

中國詞曲從李白開始,是因為他的作品”菩薩蠻、”憶秦娥”被視為是”百代詞曲之祖”

詞真正的開始出現,是在中國的唐代。更精確一點,是在中國初唐時期。伴隨著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成為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 關於詞的源頭,有如下幾種,各家學說莫衷一是。其實,詞本身就包含多種源頭的特點,詞的源頭並不唯一。有說法是由於唐詩的發展已趨成熟,在當時也將一些歌辭,被之管弦,後來經轉移演化,因唐詩的歌唱,以及文人為增加創作的趣味性,將原本對偶工麗,句法型式規律的唐人詩歌,慢慢增損字句,再把整齊的句法攤破,詞便因此而正式產生了

(B)

【...

【評論主題】1.「喝咖啡的習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也在臺灣「 」為風氣。」空格中最適合填入何文字?(A)蔚 (B)味 (C)謂 (D)位

【評論內容】

「蔚」本為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有「盛大」之意

「尉」是官名,古有太尉、校尉,今有上尉

「謂」是述說、稱呼的意思。

「蔚為風氣」是說事情蓬勃發展,成為一股風氣,所以當用「蔚」而非「尉」、「謂」。

【評論主題】42. 「純貴妃不認為自己的『雅』會輸給魏瓔珞的『俗』,卻又無可奈何。她發現弘曆留在鍾粹宮的日子越來越少,去延禧宮的日子越來越多,就好像世間一切俗人,偶爾管弦絲竹,但多數時候還是要柴米油鹽。」這段文字

【評論內容】

(A)

  我曾見過二人手談,起先是坐著,神情瀟灑,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勢吃緊,兩 人都站起來了,劍拔弩張,如鬥鵪鶉 (D)

  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而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

【評論主題】31-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評論內容】

譯文:

越巫假稱自己善於驅鬼,有人生病就設立法壇,吹號角,搖銅鈴,蹦跳騰躍,大聲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樣來作法驅鬼。病人僥倖有了好轉,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財物離去;如果病死,就用別的理由來推託,總歸不讓人相信自己法術的虛妄。他經常向人自誇說:“我善於懲處鬼怪,鬼怪不敢與我對抗。”有一個喜歡惡作劇的少年惱恨他的虛偽,在夜裡偷看他回家,約了五六個人分別躲在路旁的樹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師經過樹下,便用砂子石塊投擊他。巫師以為真的是鬼,馬上拿出身邊的號角,邊吹邊跑,心裡十分害怕,腦袋脹痛得越來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腳踏在什麼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驚慌略微安定了一點,樹...

【評論主題】8. 下列敘述,最符合「破碎的雞蛋殼怎麼拼得圓滿光滑呢」的體會是:馬勒的旋律哀傷又優美,A段完了換B段,B段完了換C段,再回到A或B,頂多稍微變化一下,不像貝多芬那樣苦心經營,一小段、一小段往前推,像

【評論內容】

  「破碎的雞蛋殼怎麼拼得圓滿光滑呢」的體會是: 馬勒的旋律哀傷又優美,A段完了換B段,B段完了換C段,再回到A或B,頂多稍微 變化一下,不像貝多芬那樣苦心經營,一小段、一小段往前推,像數學證明題,一步錯 不得。聽貝多芬,你不能分神,錯過一段都不行。聽馬勒,你可以隨時分神,隨時回來, 因為每一段都很動人,而且每一段似乎都很熟悉。馬勒教導我們,不一定要貝多芬的邏 輯和意義,生活可以每一段都很愉快,不一定死要逗成一整塊。我以前太愛逗了,逗來 逗去,怎麼也拼不出一整塊來。破碎的雞蛋殼怎麼拼得圓滿光滑呢?

【評論主題】5. 依據下文,鄭板橋所「志」的「憤」最可能是: (鄭板橋)為秀才時,三至邗江,售書賣畫,無識者,落拓可憐。復舉於鄉,旋登甲榜,聲名大震。再至邗江,則爭索先生墨妙者,戶外履常滿。先生固寒士,至是益盛自

【評論內容】

 鄭板橋先生的書法是學習鍾繇.王羲之,並參見米芾.蔡襄的字帖,自成一格,又像是篆書.漢隸的結合;他的畫作則是取法南甕大家,另學徐青藤老人的畫法,那豪邁不羈的極致筆法,堪稱當代的大家。在他還是秀才時,曾經三次拜訪邗江,出售他的書法字畫,卻沒有人欣賞這些作品,非常的落魄可憐。後來他在鄉試中舉,金榜題名,因此聲名大噪。他又再次拜訪邗江,爭相購買鄭板橋先生作品的人往往擠滿門外。從此他的書畫便如珍寶般,不出高價,就買不到。沈凡民先生2代為雋刻小印文,上面寫著「二十年前舊板橋」,是在記錄他的憤發。

【評論主題】3.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A)甲丙丁乙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評論內容】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 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 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 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 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 謬哉!

譯文:  太史公說:我聽周先生說:「舜的眼珠有兩個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有兩個瞳孔,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嗎?要不...

【評論主題】6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己,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己,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己,食之則使人瘖,必弗食。上文所要表達的旨意是:(A)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

【評論內容】

選項翻譯:

(A)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

可是如今世上糊塗韻人多損耗生命去追求外物,這樣做是不知輕重。

(B) 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 聖人對於聲音、顏色、滋味的態度是,有利於生命的就取用,有害干生命的  就捨棄(C)世之貴富者,其於聲色滋味也多惑者,幸而得之則遁焉 世上富貴的人對於聲色滋味的態度大多是胡塗的。他們日日夜夜地追求達些東西,幸運地得到了,就放縱自己不能自禁。(D)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為其實也 

  所以古代就有不肯富貴的人了,這是由於重視生命的緣故,並不是用輕視富貴釣取虛名來誇耀自己,而是為保壘生命。

【評論主題】11.黃春明〈戰士,乾杯〉中寫道——杜熊的外祖父曾說:「我們燒死一窩螞蟻,然後你又在別的地方看到螞蟻的時候,你就知道剛才那一窩螞蟻,並沒有被燒死。」杜熊外祖父的話,暗合下列哪一選項的道理?(A)成事不

【評論內容】

這句話有徹底攻擊消滅的意義。

所以這個比喻的另一個意義是抵抗:只要還有一兵一卒,就還有希望。這種沒有個人,只有種族、民族的集體意識,把個人的犧牲視為度外的哲理。」

*所以C選項符合寓意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10/2008103115452212.pdf

【評論主題】6.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歌吹為風,粉汗為雨」是形容:(A)遊人之盛 (B)桃花之美 (C)朝暮之景 (D)待月之情

【評論內容】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歌吹為風,粉汗為雨」是形容:

歌吹的聲音恍若微風陣陣吹來,仕女的粉汗有似紛紛的細雨飄落

【評論主題】7.鄭用錫〈勸和論〉:「甚矣!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文中「甚」的字義,應作何解?(A)很多 (B)什麼 (C)嚴重 (D)過分

【評論內容】

「甚矣!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

太超過啦﹗人們心思的改變啊,是從分別就認同各自不同的共同體殊異開始。

【評論主題】4.《孟子‧公孫丑》:「□□之心,義之端也。」□□當為:(A)惻隱 (B)羞惡 (C)辭讓 (D)是非

【評論內容】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人于打,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 党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 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体也。有 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 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達。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評論主題】2.下列選項,何者有錯別字?(A)公益團體 (B)憂柔寡斷 (C)事必躬親 (D)嬌生慣養

【評論內容】

優柔寡斷: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評論主題】5 下列那一項不屬於外部成本? (A)政府建造公路所花成本 (B)尖峰時段造成公路交通的擁擠成本 (C)公路交通造成的噪音成本 (D)車輛排放的空氣污染

【評論內容】

外部成本指由於生產的外部效應(主要是負的外部效應)所引起的成本。

【評論主題】1 交通部 4 個港務局改制為「航港局」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下列何者錯誤?(A)航港局仍為交通部所屬行政機關 (B)航港局負責屬於公權力範圍的業務 (C)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為民營化公司 (D

【評論內容】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灣港務公司、港務公司)是中華民國交通部出資成立的國營企業,成立於2012年3月1日,主要業務為經營臺灣各商港

【評論主題】12. 下列「」中的語詞替換後,何者意思不變?(A)十五始「展眉」/蹙眉(B)「八月」蝴蝶黃/桂月(C)兩小無「嫌猜」/闕疑(D)妾髮初「覆額」/及笄

【評論內容】

A)十五始「展眉」: 十五歲的時候,我的臉上才開始展露笑容。

  蹙眉 :  皺眉。(B)「八月」蝴蝶黃: 在這個八月裡,眼看著黃蝶飛來

  桂月 : 農曆八月桂花盛開,故用以指八月。(C)兩小無「嫌猜」: 幼小的你和我感情融洽,沒有半點疑忌。

闕疑 : 有所疑問則暫時擱置,不下斷語。(D)妾髮初「覆額」: 我的頭髮剛剛蓋住額頭

  及笄:  笄,髮簪。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而束髮加笄,表示成年。後世遂稱女子適婚年齡為「及笄」。

【評論主題】7. 下列四個常見字及其所列的部首名稱,何者正確?(A)五:一部(B)尖:大部(C)巨:口部(D)南:十部

【評論內容】

(A)五: 二部

(B)尖: 小部

(C)巨: 工部

(D)南: 十部

【評論主題】2. 下列成語,何者最適合用來比喻「不知變通」?(A)如膠似漆(B)緣木求魚(C)食前方丈(D)刻舟求劍

【評論內容】

(A)如膠似漆: 像漆和膠黏著一樣。比喻友誼的堅固、篤厚或感情的投合、親密。(B)緣木求魚: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爬到樹上抓魚,比喻方法、方向錯誤,根本不可能達到目的,徒勞無功而已。(C)食前方丈: 吃飯的食物擺滿一丈見方那麼廣。形容生活非常奢侈。(D)刻舟求劍: 

楚人過江,劍掉水中,便於船舷刻一記號,待船停止,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評論主題】3.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最能表現出屈原何種情緒?(A)借酒澆愁(B)遇人不淑(C)懷才不遇(D)流離失所

【評論內容】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譯文] :

整個世道都渾濁,惟獨我屈原一個人干凈;所有的人都喝醉了,惟獨我屈原一個人清醒。

賞析 :

  本篇通過屈原放逐后和漁父的對話,顯示出屈原的忠君愛國的崇高品質。大家都污濁,只有我一個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個人清醒。這就是被放逐原因。這話聽起來似乎很離奇。但仔細一想,這真是亙古不易的道理。試想,大家都腐敗,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個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擠,被放逐了,還要落下奸邪的罪名。短短的兩句話,把楚國的昏庸、腐朽概括得淋漓盡致;從另一個方面,則又把屈原的忠實、高潔對比地顯示了出來。

【評論主題】6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謝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

【評論內容】

譯文:

       右軍(王羲之)和謝太傅(謝安)一起登冶城,謝安悠然遐想,有超脫世俗的志向。

  王羲之對謝安說:" 夏禹勤於政事,手腳都長了繭子;周文王忙到很晚才吃飯,覺得時間都不夠使。現在國家處於危難之中,人人應該為國效力;而清談廢弛政務,虛文妨礙正事,恐怕不是現在所應該提倡的。

" 謝安回答道:" 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過歷經兩代就亡了,難道是清談造成的禍患嗎?"

【評論主題】5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繫辭上》)下列選項,何者與本文最相近?(A)士大夫之學以言行相稱為始,可濟

【評論內容】

譯文:   

        可見言語是發乎 己身,卻能及於萬民;行為是始於近處,卻會影響到遠方。所以言語和行為兩項,是君子立身處世的關鍵。這個樞機一動,便操縱了個人的榮辱。可見言語和行為是 君子之所以能感天動地的法寶,怎麼可以不慎重呢?

【評論主題】8 蛋炒飯與青椒炒牛肉絲,是最普通的飯菜,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做。我常聽些遠庖廚的君子說,他們最拿手的是蛋炒飯。當太太離家或罷工時,他自己做蛋炒飯吃。那還不簡單,將飯和蛋炒在一起,外加蔥花與鹽即可。他們

【評論內容】

       蛋炒飯與青椒炒牛肉絲,是最普通的飯菜,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做。我常聽些遠庖 廚的君子說,他們最拿手的是蛋炒飯。當太太離家或罷工時,他自己做蛋炒飯吃。 那還不簡單,將飯和蛋炒在一起,外加蔥花與鹽即可。他們甚至還說,這是最稀鬆 平常的事。其實越稀鬆平常的事越難做。顧仲的《小養錄.嘉餚篇.總論》說:「竹 垞朱先生曰:凡試庖人手段,不須珍異也。一肉、一菜、一腐,庖人抱蘊立見矣。 蓋三者極平易,極難出色也。」竹垞,是朱彝尊的字。朱竹垞是乾嘉大家,著有《經 籍考》。他也是清詞名家,同時又是個知味人,留下了一本食譜,稱為《食憲鴻秘》。 顧仲是清浙江嘉興人,特別偏愛《莊子》,曾著《莊子》千萬言,剖解前人滋味, 人稱顧莊子。他的《小養錄》共三卷,載飲料、調料、菜餚、糕點的製法一百九十 多種,以江浙味為主。他們都認為極平易極難出色。如青椒炒牛肉,能將牛肉炒得 滑嫩而不膩,青椒恰脫生而爽脆。蛋炒飯能炒得粒粒晶瑩,蛋散而不碎,就非易事。

【評論主題】4 鄭板橋有題畫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亂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的題畫詩(B)詠竹同時流露詩人堅貞健勁的性格(C)旨在歌頌竹子頑

【評論內容】

賞析一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賞析二        這首詩着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着的品佳。既是讚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評論主題】1. 下列各組「」內的字,何者讀音兩兩相同?(A)拜「謁」/「偈」語(B)垂「髫」/「軺」車(C)「儼」然/「巖」穴(D)手「腕」/嘆「惋」

【評論內容】

(A)  拜「謁」:ㄧㄝ ˋ 

「偈」語: ㄐㄧˋ

 (B)「軺」車 : ㄧㄠˊ

  垂「髫」: ㄊㄧㄠˊ (C)「儼」然: ㄧㄢˇ

「巖」穴:  ㄧㄢˊ

(D) 手「腕」: ㄨㄢˋ

嘆「惋」: ㄨㄢˋ

【評論主題】23. 下列詩句,何者和「戰爭」有關?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乙、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丙、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丁、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A)甲、乙 (B)乙

【評論內容】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這首詩歷來註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爲是悼亡之作,或以爲是愛國之篇或以爲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爲是抒寫思念侍兒錦瑟。但以爲是悼亡死者爲最多。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

【評論主題】16.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聯,掛在家中的哪個地方最合適?(A)大門 (B)臥室 (C)書房 (D)廚房

【評論內容】

譯文:

  世事與人情正是人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要務,只有行走其間並真實感受冷暖,方有一番體會。賞析:

  這體會多半來自於人間世裡無可理喻、無以名狀的挫傷,它往往使你不得任性孤行、不得不向時勢低頭。俯首甘願的當下,便得以謙卑而自牧,於是自我縮小了,小到得以鑽進任何人們的眼裡、心裡,並且舒適自在,那麼所謂學問所謂文章便自然存在了。

【評論主題】15.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意喻?(A)生命飄浮無定 (B)人生變化無常 (C)宇宙空曠蒼茫 (D)生命短暫渺小

【評論內容】

  這篇作品中表達了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認為天地是永恆的,人生在塵世上,與天地相比,是非常渺小的,而且人的生命又是很短暫的。他寫道:“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意思是說:人的生命短促如同蜉蝣,人生渺小如同大海中的一粒粟米。

【評論主題】11. 下列「」內數字,何者是實數?(A)「三」折肱而成良醫 (B)「千」喚不一回(C)「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D)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評論內容】

(A)(B)多次

(C)《周禮》的六藝是西周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射、御、書、數。

(D)全部

【評論主題】10. 荀子「勸學」一文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所要強調的是:(A)學習方向的重要 (B)學習環境的重要(C)學習恆心的重要 (D)學習方法的重要

【評論內容】

譯文:

  蓬草一旦生長在麻田中,不用特別去支扶它,它照樣隨著麻樹,長得又挺又直。反之,晶瑩潔白的沙子,和在污濁的爛泥裏,久而久之,就被混得又濁又黑了。 賞析:

  這譬喻告訴我們,環境是如何深遠地影響每一個人!因此凡是有體認的教師或父母,無不在教育下一代中,十分留意環境的薰染。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正印證了這個道理。而在學佛路上,有志當生成就之人,更不能不在長養道心,成就淨德的環境上,謹慎抉擇,刻意經營。

【評論主題】8. 下列題辭,何者適用於祝賀他人喬遷新居?(A)美輪美奐 (B)湯餅之喜 (C)宜室宜家 (D)福壽全歸

【評論內容】

美輪美奐 : 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

湯餅之喜 : 產後三天,親戚朋友來道賀,贈送種種禮品,產家則做油飯、米糕分贈。富有之家庭,則設宴請客

宜室宜家  : 多用為女子出嫁時的祝賀語。

福壽全歸 : 男喪題辭

【評論主題】7.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此語表現出何種精神境界?(A)高風亮節 (B)安貧樂道 (C)好學不倦 (D)嫉惡如仇

【評論內容】

譯文:

  吃粗劣的食物,喝清水,彎著手臂當枕頭睡,其中也自有樂趣在!

<解讀>

  樂:一個人活著,只要具備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照樣可以快樂.這種快樂是走在人生正途的效應,其明確目標是"從心所欲不踰矩";若能進而兼善天下,與民同樂,更是足以快慰平生. 

【評論主題】8 顧肇森:「假期中偶爾早起,趕上她梳頭,即使在做完髻之前,我總得幫她擎起鏡子,讓她判斷梳歪了沒有,往往得打散髮髻重做。而且髮根漸漸鬆動,一梳就扯下一叢頭髮,使我看得背上直起寒慄。梳成的髻,常是危樓的

【評論內容】

作者最終了解並學會體貼母親,除了剛開始覺驚訝在意,後面也知道母親可能因為衰老而至此,也盡其所能不影響作者,最終作者也變得能夠體貼、在乎身邊的人。

【評論主題】5 「孔子說︰一個人年紀大了,體力和精神都已經衰退了,應該特別注意對財富、權力、名譽、地位都不可貪求,『貪』就是不滿足目前已經得到的,而繼續要求、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權力,更高的名譽和地位。其實,貪和進取

【評論內容】

(A) 警戒,不要貪得無厭。

(B) 貧窮卻沒有怨言

(C) 即「以禮約之」,謂用禮規範自身的行為。

(D) 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評論主題】6 「惟四代之學,考諸經可見已!秦以山西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後,何邪?《詩》《書》之道廢,人唯見利而不聞義焉耳。」(節錄自李覯〈袁州學記〉)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主旨的是:

【評論內容】

譯文:

        虞、夏、商、週四代辦學的情況,從經書上就可以見到。秦國憑藉崤山以西的實力與六國進行激烈戰鬥,想稱帝於萬世,而後劉邦一聲令下,函谷關的門戶就守不住了,強兵驍將,連投降都唯恐落後,這是爲什麼呢?這是由於秦朝把詩書上的道理都廢棄了,使得人們只看見眼前私利而聽不到道義。

賞析:

       在《袁州州學記》中,李覯記敘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無擇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學宮破壞、孔廟狹窄的現狀,決定興建一座新學宮的過程。當學宮落成,舉行“釋菜”祭孔的時候,在宜春講學的李覯大爲感慨,發了一通議論。他說,秦始皇想萬代做皇帝,但劉邦一帶頭造反,函谷關就守不住了。秦朝的大小將領,叛變投降,爭先恐後。爲什麼?是...

【評論主題】7. 《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記下桓溫觸物生情的歷程。下列選項之敘述,表喻情感的內容及對象與上文最接近的

【評論內容】

譯文:

       東晉名將桓溫北伐,路過金城時,眼見過去在瑯琊的時候親手種植的小樹都已長高長大,樹幹更是粗已十圍,心中感慨至極地說:「歲月遞邅,樹木的變化都這麼樣的大,我們人又怎堪歲月的摧折呢!」他在大樹間,攀一會兒樹枝,又伸手抓抓樹邊藤條,不覺眼淚盈眶潸然落下。 心得:        人一生隨著歲月不停的變化,成長然後衰老然後凋零。親人、朋友、同學,相聚、分離然後相繼死去,去了音訊杳然的國度。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回想我們的一生,在歲月無情的摧折下,苦多樂少,最終不免死亡,誰能沒有感慨呢?

【評論主題】4. 荀子曰:「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於世也!」上文對於君子行事的陳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A)君子雖膽怯,但不可威脅,隨時

【評論內容】

 譯文:

      君子容易結交,但難以調戲;容易恐懼,但難以脅迫;害怕禍患,但不逃避為正義而犧牲;希望得利,但不做自己認為是錯誤的事;與人結交很親密,但不勾結;言談雄辯,但不玩弄辭藻。胸懷是多麼坦蕩啊!他是和世俗有所不同的。

http://www.ziyexing.com/files-5/xunzi/xunzi_03.htm

【評論主題】5. 桓公問管仲曰:「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託其中。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

【評論內容】

譯文:

       齊桓公問管仲說:“治理國家最擔心什麼呢?” 管仲回答:“最擔心社廟的老鼠了。” 齊桓公問:“為什麼擔心社廟的老鼠呢?” 管仲回答說:“您可見過造社廟的材料嗎?把木立好,在木的表面塗上泥灰,老鼠在其之間穿越,挖個洞托身在其中。用火去熏老鼠,就怕燒掉社樹,用水去灌老鼠,又怕把木上的泥灰剝落。這是抓不到社鼠的原因。現在國君親信的那些小人,到了外面就恃仗國君的權勢向人民搜刮錢財,到了裡面國君跟前,就結黨營私在國君前掩飾他們的罪惡;在宮內探聽國君的隱情,洩漏給別人。內外都有控制,造成厚重的權勢,所有的官吏都把這些君主的親信看成禍害;官吏不依法懲辦他們,那就擾亂了法紀,如果懲辦他們,就怕國君不安。他們依靠國君保有其權勢,這是國家的社鼠。”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91529.html

【評論主題】21.唐朝韓愈有詩言:「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請問最接近他所描寫的景象時節應該是?(A)三月 (B)六月 (C)九月 (D)十二月

【評論內容】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解:知道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6p36bvl.htm...

【評論主題】8 「我說人生哪,如果賞過一回痛哭淋漓的風景,寫一篇杜鵑啼血的文章,與一個賞心悅目的人錯肩,也就夠了。不要收藏美、鈐印美,讓美隨風而逝,生命最清醉的時候,是將萬里長江視為一匹白絹、裂帛。」上文中的人生

【評論內容】

 讀者觀點摘錄:

其實窮盡一生追求的,不就是心安麼?為了心安,我們有夢想,為了夢想,我們努力前進,當夢想達成,我們求取對生命的透徹與安定,最後心安的將自己鑲入一個位置,封個名號,安安靜靜得離開。  但是我不認為人沒有夢想就會活不下去,沒有嚐到成功果實的滋味就會被冷酷酷的現實埋沒,甚至,我們走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種種誘因讓我們走偏了,不再有甫出發的衝勁,不再有盛情,又或著,不解所追求的事物有什麼意義。夢想,充其量就是個目標,難道沒有了目標,就不能安安穩穩的生活了麼?並不是說強制一定不得有夢,有夢當然最好,但是不能強制人一定要有夢啊!況且追夢的旅途有時負荷太重,重到當走到盡頭,才發現一切的...

【評論主題】8 「我說人生哪,如果賞過一回痛哭淋漓的風景,寫一篇杜鵑啼血的文章,與一個賞心悅目的人錯肩,也就夠了。不要收藏美、鈐印美,讓美隨風而逝,生命最清醉的時候,是將萬里長江視為一匹白絹、裂帛。」上文中的人生

【評論內容】

讀者觀點摘錄:

其實窮盡一生追求的,不就是心安麼?為了心安,我們有夢想,為了夢想,我們努力前進,當夢想達成,我們求取對生命的透徹與安定,最後心安的將自己鑲入一個位置,封個名號,安安靜靜得離開。  但是我不認為人沒有夢想就會活不下去,沒有嚐到成功果實的滋味就會被冷酷酷的現實埋沒,甚至,我們走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種種誘因讓我們走偏了,不再有甫出發的衝勁,不再有盛情,又或著,不解所追求的事物有什麼意義。夢想,充其量就是個目標,難道沒有了目標,就不能安安穩穩的生活了麼?並不是說強制一定不得有夢,有夢當然最好,但是不能強制人一定要有夢啊!況且追夢的旅途有時負荷太重,重到當走到盡頭,才發現一切的努...

【評論主題】7 秦、韓戰於濁澤,韓氏急。公仲明謂韓王曰:「與國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張儀為和於秦,賂之以一名都,與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韓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將西講於秦。(《戰國策‧韓策一

【評論內容】

《秦韓戰於濁澤》

譯文: 

秦韓兩國在濁澤交戰,韓國告急。公仲朋對韓王說:“盟國不能依靠。現在秦國的意圖是要攻打楚國,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同秦國講和,送給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國一起攻打楚國。這是以一換二的計策。”韓王說:“好。”於是就爲公仲朋出行做准備,將到西方同秦國講和。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89628.aspx

【評論主題】9 《禮記.學記》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下列關於現代教育主張的選項,最切近上文旨意的是:(A)翻轉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引導角色(B)隨機

【評論內容】

譯文:

       道行最高的人不限於擔任一種官職;懂得大道理的人不局限於一定的用處;最講誠信的人不必靠立約來約束;天有四時而不只有一季。能懂得這四種道理,就能立志於根本。

【評論主題】9.孔子周遊列國時,曾一度受困於陳、蔡之間,幾乎絕糧。後幸賴一名機智靈活、口才出眾的學生向楚國交涉,才得以解危。根據孔門弟子的個性、專長判斷,這名學生最有可能是:(A)子夏(B)季路(C)子貢(D)顏

【評論內容】

延伸資料:

孔子說:「當年跟隨我受困在陳、蔡的學生,如今都不在我身邊了。」

以德行見長的弟子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能言善辯的弟子是宰我、子貢

擅長政事的學生有冉有、季路

熟悉古代文獻典籍的學生有子游、子夏。

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c/chin_c_a11/chin_c_a11_1.htm

【評論主題】19.在關漢卿〈大德歌.秋〉當中,以夜裡各種聲音的描寫襯托出主人翁的失眠。下列那一個選項運用類似的手法寫出徹夜難眠的狀態?(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B)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評論內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語譯:追求不到時,無論醒來或夢中,都在想念著她。相思無盡啊情意長,翻來覆去睡不著。(無聲音襯托)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聲音),空階到天明 

【評論主題】17.「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場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梁武帝此舉,可謂是:(A)兔死狗烹(B)帶礪山河(C)澤及蠻貊(D)口惠無實

【評論內容】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場之任。並刑馬作 誓,傳之子孫。

譯文:

現在,(樑)滿朝功臣名將都各有封賞任命,井然有序;結紫色綬帶在腰,懷揣黃金大印在身的(文職官員),參預謀劃軍、國大計;(各位)武將輕車豎旄旗,接受着保衛邊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殺馬飲血設誓,(功臣名將)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後代。

帶礪山河 :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

【評論主題】15.王國維《人間詞話》曾摘錄三闋詞,用以比喻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三個境界。依序為: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二、依帶漸寛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評論內容】

譯文:

一. 昨夜一陣西風吹落了滿地樹業,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邊的路,卻不見思念的人歸來。

二.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爲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三.在這麼熱鬧的場合裡,我尋找她,不知幾千回了,都尋找不到他的倩影。正當我失望惆悵的時候,不經意間,我一回頭,啊!我苦苦思念,尋找的人兒,卻獨自站在那燈火稀疏的地方啊! 

【評論主題】6根據「尊師重道,乃貴道不貴齒」的前提,能得出下列那一個推論:(A)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C)彼與

【評論內容】

齒代表年紀 

尊師重道 的重點在學問做人的道理,此乃關鍵。 誰有學問;誰有道德;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不在誰的年紀大。貴是注重,尊敬老師重視道理學問義理,不注重年紀。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1207000010KK01965

【評論主題】11.孟子: 「伊尹,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下列何者最能說明伊尹的胸懷?(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B)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C)推恩足以保四

【評論內容】

 伊尹:「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 伊尹說:『哪個君主不可以侍奉?哪個百姓不可以使喚?』所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亂也做官。 整句涵意:不管處於任何環境下,都會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4000015KK03793

【評論主題】3.閱讀下文,並依照提示,依序填入適當的成語。提示:(甲)乘堅策肥 (乙)操其奇贏 (丙)履絲曳縞 (丁)離鄉輕家 (戊)米珠薪桂政局黑暗時,官商勾結的情況特別嚴重。此時,紅頂商人往往_____、__

【評論內容】

乘堅策肥: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操其奇贏:形容商人囤積貨物,謀取厚利。

履絲曳縞:穿絲履,著縞衣。形容奢侈。

離鄉輕家:輕易離開家鄉。

米珠薪桂: 米貴得像珍珠,柴貴得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人民生活極其困難。源自: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

【評論主題】5有關諸子百家學術,敘述錯誤的是:(A)儒家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一種由己及人、由近至遠,有親疏之分等差之愛(B)墨家倡兼愛,主張「愛人若愛其身」,「視人之國若視其國」,和儒家皆戰國時的「顯

【評論內容】

(D)       

  法家的「法」主要是「刑」。在成文法頒布之前,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來看,刑和罰幾乎就是法的全部。而在成文法頒布之後的法家那裡,法的內容仍然是刑,如《法經》完全是一部刑典,法家之「法」則更是嚴刑重罰。

        儘管賞刑是法家的「二柄」,但法家特別青睞「刑」的一手。商鞅認為,強國刑多而賞少,弱國賞多而刑少,強國是刑九而賞一,弱國是賞九而刑一。他的結論是「以殺刑之反於德,而義合於暴也」鞅的新法獎勵告奸,實行重刑。他將百姓編為每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之各家,互相監督,一人犯罪,則其餘人必須告發,告發者與有軍功的人一樣受到獎勵;如不告發則按同犯處罰,十家連坐。因此,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