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惟四代之學,考諸經可見已!秦以山西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後,何邪?《詩》《書》之道廢,人唯見利而不聞義焉耳。」(節錄自李覯〈袁州學記〉)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主旨的是:
(A)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B)君臣不和,帝業難久
(C)仁義不施,教化不行
(D)朋黨相爭,人心不古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4),D(0),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沖夜奔台灣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譯文:        虞、夏、商、週四代辦學的情況,從經書上就可以見到。秦國憑藉崤山以西的實力與六國進行激烈戰鬥,想稱帝於萬世,而後劉邦一聲令下,函谷關的門戶就守不住了,強兵驍將,連投降都唯恐落後,這是爲什麼呢?這是由於秦朝把詩書上的道理都廢棄了,使得人們只看見眼前私利而聽不到道義。賞析:       在《袁州州學記》中,李覯記敘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無擇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學宮破壞、孔廟狹窄的現狀,決定興建一座新學宮的過程。當學宮落成,舉行“釋菜”祭孔的時候,在宜春講學的李覯大爲感慨,發了一通議論。他說,秦始皇想萬代做皇帝,但劉邦一帶頭造反,函谷關就守不住了。秦朝的大小將領,叛變投降,爭先恐後。爲什麼?是...

【用戶】林沖夜奔台灣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譯文:        虞、夏、商、週四代辦學的情況,從經書上就可以見到。秦國憑藉崤山以西的實力與六國進行激烈戰鬥,想稱帝於萬世,而後劉邦一聲令下,函谷關的門戶就守不住了,強兵驍將,連投降都唯恐落後,這是爲什麼呢?這是由於秦朝把詩書上的道理都廢棄了,使得人們只看見眼前私利而聽不到道義。賞析:       在《袁州州學記》中,李覯記敘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無擇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學宮破壞、孔廟狹窄的現狀,決定興建一座新學宮的過程。當學宮落成,舉行“釋菜”祭孔的時候,在宜春講學的李覯大爲感慨,發了一通議論。他說,秦始皇想萬代做皇帝,但劉邦一帶頭造反,函谷關就守不住了。秦朝的大小將領,叛變投降,爭先恐後。爲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