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記下桓溫觸物生情的歷程。下列選項之敘述,表喻情感的內容及對象與上文最接近的是:
(A)葬我於一棵被狂風吹歪的小樹,或嚴重營養不良的花叢,我的一把灰,給它們施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散文味的肥
(B)那株拒絕開花的櫻終於棄械投降,在十多年後,開出幾朵怯怯生生的小花。我們恍若感受到了某種無法言喻的隱喻,隱隱覺得母親看到了我們的努力,藉花傳情來了
(C)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總看見園中西隅,剩下的那兩棵義大利柏樹中間,露出一塊楞楞的空白來,缺口當中,映著湛湛青空,悠悠白雲,那是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
(D)現在我的窗前沒有東西遮望眼,一片空虛。十年樹木,只能略具規模,像這棵楓樹之枝葉扶疏,如張巨蓋,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皆是無常,一棵樹又豈是例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0),B(2),C(0),D(1),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沖夜奔台灣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譯文:       東晉名將桓溫北伐,路過金城時,眼見過去在瑯琊的時候親手種植的小樹都已長高長大,樹幹更是粗已十圍,心中感慨至極地說:「歲月遞邅,樹木的變化都這麼樣的大,我們人又怎堪歲月的摧折呢!」他在大樹間,攀一會兒樹枝,又伸手抓抓樹邊藤條,不覺眼淚盈眶潸然落下。 心得:        人一生隨著歲月不停的變化,成長然後衰老然後凋零。親人、朋友、同學,相聚、分離然後相繼死去,去了音訊杳然的國度。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回想我們的一生,在歲月無情的摧折下,苦多樂少,最終不免死亡,誰能沒有感慨呢?

【用戶】林沖夜奔台灣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譯文:       東晉名將桓溫北伐,路過金城時,眼見過去在瑯琊的時候親手種植的小樹都已長高長大,樹幹更是粗已十圍,心中感慨至極地說:「歲月遞邅,樹木的變化都這麼樣的大,我們人又怎堪歲月的摧折呢!」他在大樹間,攀一會兒樹枝,又伸手抓抓樹邊藤條,不覺眼淚盈眶潸然落下。 心得:        人一生隨著歲月不停的變化,成長然後衰老然後凋零。親人、朋友、同學,相聚、分離然後相繼死去,去了音訊杳然的國度。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回想我們的一生,在歲月無情的摧折下,苦多樂少,最終不免死亡,誰能沒有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