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蘇軾〈琴〉:「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下列敘述,何者最切合上文的旨意?
(A)琴聲除傳達樂曲外,也蘊含了演奏者的情感
(B)高超的琴藝不是一般人所能欣賞,有待知音
(C)琴聲是有關方面相互配合而產生,缺一不可
(D)高超的琴藝需長時間磨練累積,非一蹴可幾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0),B(2),C(1),D(0),E(0)

用户評論

【用戶】加加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裏爲什麼不響呢?如果說琴聲發自手,爲何你的手上聽不到聲音?文學意義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於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裏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複雜的美學問題: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係

【用戶】加加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裏爲什麼不響呢?如果說琴聲發自手,爲何你的手上聽不到聲音?文學意義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於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裏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複雜的美學問題: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