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52.下列有關金門教育特色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宋朝時金門已設有官私合辦的書院 (B)光緒三十年開始設縣立小學堂(C)民國四年於金城設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 (D)民國57年金門與台灣開始同步辦理九年

【評論內容】金門民前教育行政均屬同安縣儒學所轄,僅有社學、義學、私塾、小學堂等五級學校。民國四年金門設縣,置金門勤學所。抗戰勝利後,每一鄉都設縣立學校一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推行一村一校政策。民國五十三年,優先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八十一年解嚴後,再推行國教示範區;同時,高等教育亦在金門落地生根。《金門教育史》所以金門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是在民國53年就優先實施

【評論主題】金門目前設籍的人口數約多少人? (A)3萬 (B)7萬 (C)10萬 (D)15萬

【評論內容】依金門縣政府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01年4月份總人口數為107198人建議更正答案為C

【評論主題】金門的搏狀元餅習俗中, 用骰子丟出哪六個數字,最有資格拿走狀元餅?(A) 1~6 (B)六個1點 (C)六個4點 (D)六個6點

【評論內容】擲出六紅即為狀元六紅(6個4點)六卜(6個6點)http://ppt.cc/Ciyi

【評論主題】17.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積木、沙」是建構遊戲 (B)「拼圖與水」是建構遊戲 (C)「老鷹捉小雞」是規則遊戲 (D)「123木頭人」是規則遊戲。

【評論內容】

「功能性遊戲」是一種自發性的練習活動,一般來講大約發生在0-2歲左右,在兩歲時達到高峰,然後會逐漸減少,例如幼兒的跑、跳活動均屬之。

  「建構遊戲」則是透過組織物品或創造物品而獲得快樂的遊戲,通常與畫畫、積木與黏土等有關。畫畫除了可以讓幼兒抒發感情外,綜合視覺、觸覺、肢體動作等刺激,是一種不錯的創造性遊戲;積木遊戲是幼兒常見的遊戲形式,它提供給幼兒觀察、創造與學習的機會,甚至從遊戲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與滿足感;黏土則是最有觸感的遊戲材料,不只提供幼兒發洩的管道,也提供幼兒創造的題材。

  「戲劇遊戲」會隨著遊戲者的年齡不同而產生變化,而且幼兒會在遊戲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可能會因為模仿他人動作、語言而感到快樂,這類型的遊戲以辦家家酒為代表。  「規則遊戲」是指遊戲過程必須遵守一些規則,且必須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般而言,玩跳棋、打棒球是規則遊戲的主要型態,大致在五、六歲時開始出現。整個遊戲發展順序大致依「功能性遊戲」到「建構遊戲」到「戲劇遊戲」到「規則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