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題組】(三)母體資料為平均值 60、標準差是 10 的常態分配。

【評論內容】如何解題??感謝達人解惑~

【評論主題】【題組】5.「反覆沉痼」,意謂: (A)變常無定,積弊至重 (B)變化多端,除弊更新 (C)變數過多,不免有弊 (D)轉暗為明,風清弊絕

【評論內容】從這以後,普通學者誦讀記憶詞句文章,所下的功夫數倍於小學但沒有用;異端虛無寂滅之教,其高過於大學而無實;其他權謀術數,一切以急功近利為目的的說教,以及百家眾技之流,都是一些蠱惑人心、充塞仁義的說教,又紛然雜出並流行於世,使君王、大臣、官員不幸而不得聞大道的要理,使平民百姓不幸不能得到政治修明的恩澤,昏暗不明,政教不行,反覆沉痼,到五代十國之時的衰敗、壞亂到了極點。

【評論主題】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

【評論內容】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81212568這篇文章大致的翻譯如下:生來就目盲的人不知道太陽是什麼樣子,他詢問看得到的人。有人告訴他:「太陽的樣子像銅盤」,他敲敲銅盤,聽到聲音,以為這就是太陽,後來聽到鐘聲,就以為是太陽了。又有人告訴他:「太陽的光像蠟燭」,他摸摸蠟燭的形狀,以為這就是太陽,後來拿到籥(古代的樂器,中空管狀),就以為這是太陽了。太陽和鐘籥差距極遠,但是盲人不知道它們的差別,因為他沒見過所以才要請教別人。而道又比太陽還難發現,還不了解道的人,與沒見過太陽的盲人沒有差別。就算有了解道理的人用巧妙的譬喻來引導,他的說法也不會比用盤與燭來比喻太陽更好。從銅盤到鐘...

【評論主題】32、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六經之名,首見於莊子天運篇(B)孔門傳授心法之書:大學(C)三禮最主要精神在於『忠』字(D)漢代所謂的禮,是指周禮而言

【評論內容】漢代五經中的《禮經》即為《儀禮》,「儀禮」一名最早出現在范曄所著的《後漢書》中。晉代正式稱《儀禮》,當時門閥為宗法需要,特別重視《喪服》、《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等四篇記喪葬之禮。在唐代時「禮」為《小戴禮記》,後來才逐漸地轉變成現今十三經中的《三禮》。

【評論主題】王安豐婦,常卿(1)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2)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世說新語)【題組】文中王安豐妻子的行為,適合以下列何者形容? 

【評論內容】王安豐的妻子深愛安豐,常暱稱安豐為「卿」。安豐對她說:「婦人稱夫婿為卿,在禮法上說是很不敬的,以後不要再這樣叫了。」他的妻子說:「因為我親近『卿』,疼愛『卿』,所以才稱『卿』為卿。我不稱「卿」為卿,還有誰該稱「卿」為卿呢?」安豐以後就經常任她去叫了。

【評論主題】三、【題組】⑴考慮含鈾燃料及緩和劑之異質及均質兩個反應器系統,請分別寫出熱利用因子(thermal utilization factor)之計算式,並定義各項參數。(10 分)

【評論內容】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

【評論主題】16-17為題組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6-17題。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評論內容】

清朝紀昀的【河中石獸】出自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一書,其原文為: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沈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秭,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沈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

【評論主題】22、有關用兵之法,下列何者為錯誤?(A)高陵勿向,背邱勿逆 (B)歸師勿遏,圍師勿闕(C)佯北勿從,銳卒勿攻(D)餌兵勿食,窮寇勿追

【評論內容】「圍師必闕」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意思是包圍城裡的敵軍,要留缺口,要留活路,不要四面堵死,密不通風,以免敵人拚死抵抗。

【評論主題】有關《史記‧管晏列傳》之敘述,下列何者為是?(A)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後小白立為桓公,管仲佐之以霸。(B)管仲富擬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深以為侈。(C)《晏子春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

【評論內容】(B) 正確版: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    1.三歸:有多種解釋。一,古時女子出嫁時叫歸,管仲娶三姓之女,叫三歸;                                                 二,歸通饋,管仲家祭用三牲之獻;                                              三,三處采邑;                                              四,藏錢幣的府庫;                                              五,指從百姓身上收取的市租;                                              六,管促有三處府第可歸。一...

【評論主題】17.據調查,全台鸞務的開基是始於咸豐三年澎湖馬公的:(A)明善堂(B)普勸社(C)天后宮(D)慈鑾講堂

【評論內容】鸞堂,儒宗神教,道統克紹真傳法門。儒治世,教人以三綱五常、修身齊家、治國、存心養性,至誠思明之道也。漢季以來,始有神道設教,文昌帝君飛鸞勸世,三相下凡,代天宣化,處處開堂、方方闡教,著述善文,專以端正世道人心為本,使人明善復初而宗其源也。台灣之鸞務開基,以澎湖為最早。朔其始今,傳自福建泉州公善社。當時地方之文人學士為禱天消除災患與匡正人心計,乃於清同治三年癸丑(民前五十八年)六月初三日在馬公先開「普勸社」,崇拜南天  文衡聖帝關及太醫院  慈濟真君許二位恩主,初設沙盤木筆,有時揮鸞闡教,有時宣講勸化,神人同樂,廣行善舉。資料來自http://dersho.ehosting.com.tw/%E8%AA%8D%E8%AD%98%E5%84%92%E6%95%99%E8%88%87%E9%B8%9E%E5%A0%82.htm

【評論主題】16.澎湖有不少宮廟以王爺為主神,因此有許多「迎王」、「送王」的活動,但唯一沒有「迎王」、「送王」,反而有「摃王」習俗的是:(A)外垵的溫王殿(B)西文的祖師廟(C)鼎灣的開帝殿(D)二崁的二興宮

【評論內容】

澎湖廟宇所祭拜的神明以「王爺」信仰為最多。包括:北辰宮-朱府王爺(馬公)、海靈殿-蘇府王爺(馬公)、威靈殿-池府王爺(馬公)、溫王廟-溫王(馬公)、懋靈殿-朱府王爺(馬公)、鳳凰殿-萬府王爺(湖西)、溫王廟-溫王(西嶼)、內塹宮-池府王爺(西嶼)、赤樊桃殿-李府王爺(西嶼)、保安宮-康府王爺(白沙)等廟宇。澎湖以王爺信仰為主的聚落皆有迎王、送王的習俗。

迎王、送王需花費大量的金錢,對貧窮的小聚落居民而言,經濟上是一項沉重的負擔。西嶼鄉二崁村因而有一則將漂流至此的王爺請走的「摃王」傳說。

資料來自  澎湖縣文化局

【評論主題】14.以下有關澎湖各地的舊名何者有誤?(A)望安舊名八罩(B)五德舊名雞母塢(C)安宅舊名嶼仔腳(D)七美舊名大嶼

【評論內容】

馬公市安宅里,清朝時代叫做「鮓腳嶼社」,日本時代改稱「宅腳嶼」,民國四十年實施地方自治,才獨立為一個里,叫安宅里。

  澎湖縣政府文獻小組成員謝頂甲先生是安宅里人,他認為安宅里先民取「鮓腳嶼」作地名,原因是該里沿海盛產鮓魚,後來日本人改為「宅腳嶼」,由於「鮓」嶼「宅」這兩個字音差不多而被誤改了。

  「鮓」,音近似「渣」。它有兩種解釋,一是可以久藏的醃魚,二是海蜇(即水母)。

  安宅里先民取「鮓腳」作地名,可能是早年該里沿海水母特別多,有的水母有很長的腳因而得名。至於「嶼」,古代的人有個習慣,就是都將聚落叫做「嶼」,原因可能與澎湖的島嶼多有關。例如鄭成功登陸嵵裡里海灘時就稱嵵裡里為「嵵內嶼」,...

【評論主題】13.近年來經過人造衛星精密的探測,目前澎湖最東端的島嶼在哪裡?(A)七美島(B)花嶼(C)大磽礁(D)查某嶼

【評論內容】查某嶼是澎湖群島最東邊的島嶼,島嶼上設有燈塔指引往來的船隻,與此區的另一個島嶼-查坡嶼,其外形奇特,島上的玄武岩均含有擄獲的橄欖石團塊,是澎湖橄欖石含量最多的地方,也是地質學者最喜歡的探訪之地。資料來自  澎湖地景資源網

【評論主題】12.別懷疑,澎湖也有「日、月」二潭,這是村民為了止邪鎮煞的風水觀念而開鑿的,此二潭位在哪裡?(A)湖西潭邊(B)馬公後窟潭(C)望安潭門港(D)西嶼池東

【評論內容】

馬公市重光里,古代叫做「後窟潭」,現在有不少人仍叫「後窟潭」。

  先民所以取「後窟潭」作地名,因為里內有三個天然小池塘。「窟」,閩南話意譯是指「穴」、「渠」、「小池」、「池」等;「潭」,是指池塘。將「窟」與「潭」合在一起解釋,就是指池塘。

  「後」,是指這個村落位在「媽宮城」(即今馬公市區)的後面,因而稱為「後窟潭」。

  三個小池塘,已埋掉一個,現在遺留兩個,稱為「日潭」與「月潭」,合稱「日月潭」,在南投縣有個大日月潭,在澎湖則有個小日月潭。

  「後窟潭」這個地名,據日本俗學家安倍明義研究,可能遠在明朝時代就有了,也就是說,在明朝時代己有先民在此居住,以捕魚為業:因為「後窟潭」位在澎湖本...

【評論主題】20.澎湖地形為一起伏平緩的丘陵,最高點七十九公尺,是位於:(A)西嶼的牛心山(B)湖西的拱北山(C)望安的大貓嶼(D)馬公的虎井嶼

【評論內容】貓嶼分為大貓嶼與小貓嶼 畫面左邊的就是小貓嶼,右邊就是大貓嶼位於望安島西南方約16公里的海域上,在花嶼的南方,相距約8公里。蔣毓英《臺灣府志》中提及:「大貓嶼,怪石隱約如貓,故名。小貓嶼,由大貓嶼脫落,山形與大貓嶼如一而小,故土人呼為大貓、小貓。」貓嶼包括大貓嶼與小貓嶼和一些小岩礁,大貓嶼高約70公尺,是澎湖群島中的最高處

資料來自  沿著菊島旅...

【評論主題】3.《澎湖紀略》有「澎湖通鑑之稱」,此書的作者,他不但有此著作,還捐錢創設文石書院,請問他是哪一位呢?(A)林豪(B)蔣鏞(C)胡建偉(D)周于川

【評論內容】

胡建偉(1718年-1796年),字以行,號勉亭,廣東三水縣人,清朝官員。

胡建偉為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選授直隸無極縣知縣,歷任直隸正定、福建福鼎及永定知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署閩縣兼福州糧捕處。次年陞澎湖通判,任內倡建文石書院,制訂學規,此外還編輯有《澎湖紀略十二卷》[1]。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奉令接替李本楠擔任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該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專司負責北台灣台灣原住民事務與漢人開墾番地之業務。

【評論主題】11.傳說中白沙鄉瓦硐村有一巨富,是在無人島上撿拾到黑金磚才發跡的,目前有其後代年高已百歲,畢生精研書法及撰述祖先事蹟,是本縣人瑞之一,其姓氏應是什麼?(A)陳(B)蔡(C)張(D)高

【評論內容】

相傳,有一天張百萬於海邊散步,忽然見一野兔由身旁竄過,他急追捕抓不得,坐下休息時,突見眼前出現許多怪石,在晚霞照射下閃閃發光,心覺好奇之際,隨手撿拾幾塊回家,才發現石塊竟是白銀。張記憶中曾聽祖母說過,當年曾有一艘載滿白銀的官船在此遇難,卻一直沒有讓人找出,而張百萬就是這樣絲毫不費力的發現了沉船寶藏。

  另一則傳說則是,張百萬原是漁村子弟,經常前往今日北海一個無人島釣魚,隨手拾撿一些看似好玩的石塊攜帶回家,日積月累之下,石塊也堆積如山,即用來砌築圍牆,後經行家路過指點才發現砌牆的石塊竟是烏金,這就是「金嶼島」撿拾烏金的傳說。

  由於張百萬致富傳說紛芸,至今仍為鄰人所津津樂道,但鮮少有人知曉其...

【評論主題】10.國軍4艘紀德艦是以台灣本土地名來命名,其中「馬公艦」是以馬公擁有何處重要軍港而得名?(A)虎井嶼(B)測天島(C)風櫃(D)鎖港

【評論內容】民國三十四年秋,抗日戰爭勝利,臺澎故土重光,我中華民國海軍軍,奉命接收澎湖測天島上之日本海軍基地,同年十二月於島上分別成立海軍台澎專員公署馬公辦事處及馬公造船廠。其後迭經整編,馬公辦事處於三十七年四月奉令改為甲級巡防處,次於三十九年五月巡防處撤銷改設澎湖要港司令部,復又於四十四年五月十六日改編第二軍區司令部;八十七年七月海軍第二軍區司令部裁撤。另原日本海軍工作部改銜為海軍馬公造船廠,次於三十八年七月容收上海、浦東、大沽、馬尾等造船所遷臺之員工、機具擴編為海軍第二造船所;繼於四十六年五月定名為海軍第二造船廠,八十八年七月更名為海軍馬公造船廠,八十九年三月十六日因應國軍精實案組織再造,海軍馬公造船廠承接原二軍區之基地勤務與行政支援任務,由工廠型態擴至基地(部隊)後勤,以統合本軍地區「基地防衛」及「後勤補保」能量,並核定正名為海軍馬公後勤支援指揮部。  資料來自海軍全球資訊網

【評論主題】9.1895年日軍雖然佔領澎湖,但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因此建立了一些紀念碑記,其中曾位於馬公國中附近,目前已遭拆毀消失的是哪一個?(A)龍門上陸紀念碑(B)林投上陸紀念碑(C)萬歲井(D)千人塚

【評論內容】混成支隊軍人軍屬合葬之墓(千人塚):在今馬公國中大禮堂附近的高地,共七座,埋葬澎湖之役到該年6月25日期間的死亡者,其埋葬總人數有二說,分別是1248人與1591人[2]。現已不存。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7.早期西嶼地區漁民,冬天受季風影響無法出海捕魚,賦閒在家,又沒有餘錢買棒球器材,於是就發展出了一種的活動,這是怎樣的一種活動呢?(A)打陀螺(B)打寸子(C)打彈珠(D)踢鐵罐

【評論內容】"打寸子"是西嶼鄉特有的民俗活動,早年是鄉民在秋冬農閒的時候,用來消磨時間的,只需要一根木棍,加上一個小寸子,即可玩出箇中趣味,是一種老少咸宜的消遣活動。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逐漸被鄉民淡忘,鄉公所為延續這項傳統民俗活動,每年都會舉辦打寸子比賽,希望能讓打寸子活動蔚為風潮並帶動鄉民熱烈參與。資料來自西嶼鄉公所 http://www.shiyeu.gov.tw/tw/ArtActive_detail.aspx?s=296&n=10075

【評論主題】6.丁香魚是澎湖的特產之一,澎湖的「丁香魚季」是以哪個村莊為中心而舉辦的?(A)吉貝(B)七美(C)菜園(D)赤崁

【評論內容】澎湖縣赤崁村是丁香魚的故鄉。或許對於年輕一帶的族群來說,對於這樣的形容感到很陌生,但是對於年長一代的澎湖在地人來說,赤崁村幾乎等於和丁香魚劃上了等號。實際走一趟赤崁村,稀稀落落的港口船隻或許道不出那早年的捕丁香魚全盛時期的榮景;但不妨問問村落裡三五結群閒聊的村民們,從他們的口述過程之中,便不難想像那曾經百艘漁火照亮夜海,榮極一時的丁香王朝歲月。丁香魚屬於洄游性魚類,營養價值極高,而「高鈣質」正是丁香魚最重要的特性。雖然說丁香魚的盛產期在每年的夏季,但夏季捕獲的丁香魚在第一時間煮熟、曬乾並加工處理成為丁香魚乾之後,依然是終年都可以品嚐的美味。例如澎湖餐廳裡最常見的一道開胃菜─丁香炒花生、近年來最HOT的伴手禮─丁香干貝醬等等,都是以丁香魚為主要料理的在地美食。資料來自新浪休閒 http://easy.sina.com.tw/news/article_newsid-28112.html

【評論主題】5.澎湖山呀!澎湖山呀!一湧過一湧,一山過一山,船到潭門港,心頭就快活。「潭門港」位在澎湖的哪個島嶼上?(A)望安(B)七美(C)鳥嶼(D)花嶼

【評論內容】「望安島」,又名「挽門嶼」,西洋人則此島為「Rober」島,荷蘭人則大多將此島稱為「t' RoversEyl」(海賊島)。此島南北向較為狹長,周圍約五里,在近中央之西側,又有「虎頭山」之丘阜崛起,並以之三分地勢,其中北走之「天台山」丘台為島內地勢最高之隆起,海拔約一百八十尺。此八罩嶼之東方為一小灣,稱為「潭門港」,頗適於船隻之停泊。

【評論主題】1.蔡廷蘭是澎湖唯一的進士,請問他的故居在哪裡?(A)雞母塢(B)雙頭掛(C)井仔垵(D)宅腳嶼

【評論內容】蔡廷蘭,林投澳雙頭掛社人〈今馬公市興仁里〉,嘉慶六年─咸豐九年〈西元1801年─1859年〉享年五十九歲。八歲時能作文,十三歲考中秀才,當時人稱“神童”。道光年間澎湖災荒,福建官員來澎勘察,蔡廷蘭作了『請急賑歌』一詩,使災荒情形受到上級重視而得以紓解。他曾寫了一本書《海南雜記》,這本書讓我們了解,當時臺灣海峽海上交通的不便以及越南的風土民情。 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蔡廷蘭四十四歲考上了進士,隨後回鄉祭祖,在舊宅邊建『進士第』;又到天后宮後殿清風閣獻上『功庇斯文』匾叩謝。蔡廷蘭中進士後,先後擔任江西省峽江縣、豐城縣知縣、以及水利同知,政績及水利同知,政績卓越,替澎湖人爭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