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 )下列詞語,何者無誤? (A)仗義輸財(B)反樸歸真(C)舌粲蓮花(D)交待不清。

【評論內容】

對吼~交"代"不清

謝謝向懿慧指點迷津!

字形真的太會騙人了...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非唯物主義對心靈論的看法?(A)知識源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感官的印象集合而成。(B)我們所意識到的心理程序,只是物質的功能。(C)心靈是神經系統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在於支配這些神經系統。(D)對

【評論內容】

B,C,D選項屬於唯物主義的心靈論-請參考 陳嘉陽/教育概論上冊P.121

(A)選項不需要修改

詳解:(A)選項屬於心靈狀態說

(請參考上述蔣明倫先生的回應)

下列何者非唯物主義對心靈論的看法?故此題選(A)

【評論主題】54. It is nice for you to tell some good advice to me.(A) for   (B) some(C)  advice(D)to

【評論內容】友誼 注音一式 |ㄡˇ |ˋ 漢語拼音 y u y注音二式 y u y相似詞 交誼、情誼、友情、友愛 相反詞 敵意、仇隙交情。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芳官笑道:『你說他祭的是誰,祭的是死了的菂官。』寶玉道:『這是友誼,也應當的。』」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D%CB&pieceLen=50&fld=1&cat=&ukey=1677639894&serial=20&recNo=32&op=f&imgFont=1

...

【評論主題】54. It is nice for you to tell some good advice to me.(A) for   (B) some(C)  advice(D)to

【評論內容】

答案是B啊?請問雅雯妳的問題是....

【評論主題】73. Eye disease has made him unable to see clearly in t t, when the sky is getting dark and t

【評論內容】斐斯塔洛齊主張教育的原動力是「愛」,因此朝這方面去思考,選答案乙跟丁最為符合。PS雖然這題我答錯~但我知道丁是對的,另一選項沒弄清楚啦! <"

【評論主題】39.下列各個成語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影影綽綽」指風姿綽約的女子(B)「目無全牛」喻目光短淺(C)「宵衣旰食」喻生活貧困(D)「吞舟是漏」喻法制寬鬆

【評論內容】目無全牛 注音一式 ㄇㄨˋ ㄨˊ ㄑㄩㄢˊ ㄋ|ㄡˊ 漢語拼音 m  w  qu n ni注音二式 m  w  chiu n ni u庖丁初次宰牛時,所見的是牛的身體,幾年後技術純熟,宰牛時,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比喻技藝純熟高超。唐˙楊承和˙邠國公功德銘:「操利柄而目無全牛,執其吭如芻豢悅口。」亦作「目牛無全」...

【評論主題】35.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迫不及待 堅貞不瑜 (B)望川秋水 陰謀詭計(C)沁人心脾 含頤弄孫 (D)恃才傲物 厲兵秣馬

【評論內容】

【名稱】:堅貞不渝

【拼音】:jiān zhēn bù yú

【釋義】:堅守節操,決不改變。

【出處】:徐遲《牡丹》:“她們不屈不撓、堅貞不渝,任何考驗不足以動搖她們。”

【評論主題】23.可用來自謙的語詞是(A)野人獻曝 (B)氣度恢弘 (C)不恥下問 (D)胸有成竹

【評論內容】

不恥下問

【原文】子貢(1)問曰:「孔文子(2)何以謂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學(4),不恥(5)下問(6),是以(7)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註解】(1)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生於西元前520年,可能卒於西元前456年,春秋時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是「孔門十哲」之一。(2)孔文子:孔圉(圉,音「雨」),謚文,生卒年不詳,春秋衛國大夫。(3)謂之:被稱為。(4)敏而好學:聰明勤學。敏,聰慧。(5)恥:羞恥。(6)下問:向年紀、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7)是以:所以。

【故事闡述】

春秋時,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

【評論主題】11.兼愛云:「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請選出錯誤的選項:(A)「焉」是「乃」的意思。(B)亂皆起自不相愛。(C)「攻」是「擊」的意思。(D)「兼愛」是墨子的主張。

【評論內容】

題目擷取文章中的句子似乎有錯誤!

題目為:

10兼愛云:「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應該是這樣寫兼愛云:「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請參考原文及翻譯

《墨子》卷四 兼愛上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 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白話譯文——————————聖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必須知道混亂從哪裡產生,才能對它進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亂從哪裡產生,就不能進行治理。這就好像醫生給人治病一樣,必須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才能進行醫治。如果不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就不能醫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