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1.國中三年級學生屬於皮亞傑(J.Piaget)認知發展其的哪一期? (A)感覺動作期;(B)前運思期;(C)具體運思期;(D)形式運思期---—94年度臺中市政府受託辦理市立高中以下學校候用教師甄

【評論內容】感知運動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靠感覺獲取經驗。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圖式的功能;前運算階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邏輯,不具保留概念,缺乏可逆.....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1.國中三年級學生屬於皮亞傑(J.Piaget)認知發展其的哪一期? (A)感覺動作期;(B)前運思期;(C)具體運思期;(D)形式運思期---—94年度臺中市政府受託辦理市立高中以下學校候用教師甄

【評論內容】感知運動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靠感覺獲取經驗。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圖式的功能;前運算階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邏輯,不具保留概念,缺乏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歲)了解水平線概念,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11-16歲)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像思維。

【評論主題】在一次的全年級數學測驗中,小明的T分數為6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小明的z分數為-1(B)小明的原始分數高於60 (C)小明的成績約高於全年級考生的68% (D)全年級大部分的考生成績都比小明低

【評論內容】

T分數 Z值 PR值  解釋

 70  +2  98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狀元之相,神人!快分享絕招吧!

 65  +1.5  93 強者,榜眼之材,非你莫屬,離上榜已不遠矣。 60  +1  84 優異,已經很厲害嘍!再接再厲,下個上榜的就是你。

 55  +0.5  69 略好一點點的小老百姓,沒什麼好驕傲的。

 50  +0  50 普通的小老百姓,沒什麼好說的,代表你很平凡。

 45  -0.5  31 略差一點點的小老百姓,平凡中的平凡。

 40  -1...

【評論主題】32.就你對課程的概念,請問以下說明何者有誤?(A)空無課程(nullcurriculum)就是彈性課程(B)潛在課程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C)學科取向的課程理念強調知識體系,以學科為課程設計

【評論內容】

一、正式課程

將學校的教學科目明白地訂定出來,規定每個教師去教,每個學生去學的課程。為了做好課程控制(curriculum control),每個國家的教育當局都會制定課程標準或課程綱領,要求學校照著實施。依各國教育教育權分配狀態的不同(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學校也擁有不同的彈性。這些科目都會排出時間表來教,有人加以視導,屬於正式規定,控制也比較嚴格。

二、非正式課程

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學習經驗,較少採用正式課程的教學型態,受到的課程控制較少,學校的自主性較大,對於學生的影響比較自然、間接。例如中小學每年定期辦理的運動會、園遊會、展覽、戲劇表演、舞蹈及電影欣賞,各種競賽活賽、聯課活動或社團活動、朝會、夕會或慶典活動…...

【評論主題】18.已知某班期末考統計學成績成常態分配,並且已知該班的平均數60分,標準差為10分。請問:某生成績為70分,其百分等級是多少?(A)16(B)50(C)84(D)95

【評論內容】在實際應用上,常考慮一組數據具有近似於常態分佈的機率分佈。若其假設正確,則約68%數值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1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約95%數值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2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以及約99.7%數值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3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稱為「68-95-99.7法則」。

【評論主題】2.下列哪一個不是上古官學時期學校制度國學的對象(A)天子(B)貴族(C)公卿(D)老百姓----P.4

【評論內容】上古喔當到天子也不會去上國學的

【評論主題】52.若其他條件相等時,測驗的題數越多的話,則試題的信度會怎樣? (A)提高 (B)一樣 (C)下降 (D)難以比較

【評論內容】如果更多題但都是不相干的題目那越多信度會越低吧

【評論主題】39.當幼兒發現羊和狗有些不同時,他們會改變原來既有的認知結構去分辨羊和狗的差異性,這種現象是皮亞傑(Piaget)所指的(A)同化(assimilation)(B)調適(accommodation)

【評論內容】

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過程或建構過程有四個核心概念:

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與基模(圖式)(schema,scheme)基模(圖式)[1]: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或圖示。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組織(organization)與適應(adaptation)組織:指個體在處理其周圍事務時能統合運用其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功能,達到目的的一種身心歷程。適應:在其理論中,指的是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在在此過程中會因需要產生兩種彼此互補的心理。同化 (assimilation):個體運用其既有基模解決問題時,將遇見的新事物吸納入既有基模,此一新事物及同化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