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76. 當代品格教育運動之中,Thomas Lickona 提及的第四R 和第五R 是指什麼?(A).Religion & Responsibility (B).Reflection & Respec

【評論內容】

傳統的教育強調[讀]-Reading、[寫]-wRiting、[算]-aRithmetic,共3個R。

品格教育補充了另外兩個重要的方面:尊重-Respect和責任Responsibility,它們分別稱為第4和第5R。

品格教育就是「第4R和第5R的教育」(The Fourth and Fifth Rs’ Education)

第4R: Respect(尊重)

第5R:Responsibility(責任)

【評論主題】35.科分(Kefir)指出四種優勢人格,但不包含以下何者?(A)討好者(B)安逸者(C)控制者(D)決斷者

【評論內容】

 優 勢 人 格 (personalitypriorities):個人在與人互動時所採用的因應模式。

 Kefir指出四種反映出優勢人格的行為模式:

  1.優越者

 ‧ 透過領導別人、成就或其他方式,來讓自己感覺優越。

 ‧ 常避免去做自認無意義的事。

 ‧ 常抱怨工作過多、負荷過重。

  2.控制者

 ‧ 努力尋求不被譏嘲的保證,努力掌控整個情境。

 ‧ 不想被視為失敗者,因此常與他人保持距離以獲得安全感。

  3.安逸者

 ‧ 盡力避開壓力或痛苦。

 ‧ 不果斷也不愛解決問題。

 ‧ 低生產(成...

【評論主題】青少年在年滿幾歲之前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與他人有性行為? (A)16歲 (B)18歲 (C)20歲 (D)14歲。

【評論內容】僅依據法律上的觀點來看,18歲以上未滿20歲係所謂「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刑法上已須負完全責任,可以考取駕照,接觸色情出版品等。但在民法上尚無完全責任能力,例如投票權、擁有個人財產、銀行開戶、結婚登記等,這些則是需滿20歲才可以行使的權利。18歲是一個屬於「不完全的成年人」;20歲才可擁有「完全責任能力」,也就是可以在法律上來處理自己一切的事務。少年,在法律上來說,是指未滿14歲之人,不能處理自己的事務,須由家長或監護人代為處理,若犯罪,亦不須負刑事責任,但其家長或監護人須負連帶責任。青少年,是指16歲以上未滿18歲之人,在這個階段的人,若犯罪在刑法上亦須負較輕的責任,女生在此階段,若經家長...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系統減敏感法所常用的諮商技術? (A)放鬆訓練 (B)建立焦慮情境階層表 (C)刺激控制 (D)暴露法。

【評論內容】查了刺激控制之後,我想我懂了...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

用行為分析的術語來解釋,刺激的控制是:在某種刺激出現時發生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獲得增強;因此,每當同樣的刺激出現時,這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會大為增加。

例如一條狗每要出去就汪汪叫,主人不勝其煩,於是設計一塊綠牌,可以隨時掛在門上,也可以隨時取下,當他把綠牌掛上時,這條狗汪汪叫就可以出去,門上沒有牌子汪汪叫就沒有用處。

這條狗很快的連結綠牌、汪汪叫與出去的關係。牠學會只有在綠牌掛上又要出去才汪汪叫。牠的主人有效地運用刺激的控制來約束狗的行為。

用刺激控制處理過動症狀的實例:

十二歲的小欽在教室中口不擇言,講個不停。

老師提出問題時,他會以問東答西...

【評論主題】青少年在年滿幾歲之前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與他人有性行為? (A)16歲 (B)18歲 (C)20歲 (D)14歲。

【評論內容】

補充一下

#自願發生性關係,若均未滿16歲,在法律上無性自主權,根據刑法第227、229-1條,屬告訴乃論,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亦即女方之監護人可對小政提出告訴,反之男方之監護人亦可對小玲提出告訴。

#年滿16歲後才有性自主權。

【評論主題】65.通常由文化標準來界定,它表達對某一特定角色佔有者的一組行為期望,它設定了某一特定角色的行為界限(A)角色模式(B)優先角色(C)範定角色(D)地位

【評論內容】所以應該就是角色規範的意思囉?角色期待:預期承擔某一角色者可能如何表現角色規範:承擔某一角色者應該如何表現

【評論主題】30.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風俗習慣和一切成為社會一份子的能力和習慣等(A)文化(B)民俗(C)民德(D)文化累積

【評論內容】1.文化:指人類活動的模式以及給予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號化結構。不同的人對「文化」有不同的定義,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地域、音樂、文學、繪畫、雕塑、戲劇、電影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2.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態的真實反映,舉凡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的內涵與形式,以及其間思想、行為、儀節、活動的記錄與形成,都是民俗學探討的主題,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與風俗,不僅是人們生活的提升與滿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對於民俗學的認知與闡述,是當今國際學術研究極為重視的課題,也是日後研究者刻不容緩的責任與方向。3.民德:類似存在一團體心中的道德規範。4.文化累積:將人們所創造的工具、技術、觀念等文化元素累積起來,將之代代相傳。資料來源:(1&2)維基百科、(3)自己解釋、(4)其他題目

【評論主題】113.著重在與行動有關的條件要素及其所構成行動與體系的關係(A)涂爾幹(B)韋伯(C)派深思Parsons----P.89

【評論內容】Durkheim主要在社會連帶、集體意識、教育的社會化功能。Parsons則提出社會行動、AGIL理論(社會體系的四種作用)、教育的社會化和選則功能。出自:陳嘉陽教育概論(上)P.211~213

【評論主題】110.舒茲日常生活中的行動,沒有前例可循的(A)例行行動(B)理性行動-----P.87

【評論內容】行動的類屬:舒茲將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分為兩類,亦即例行行動(routine action),另一是理性行動(rational action)。1.例行行動「例行行動」是「行動者」「以前」深思熟慮過的、使用過的、成功的達成目標的,而被行動者建構成為他的「標準行動」,在「現在」的情境中,根據過去成功的經驗,這個標準行動能用在現在的情境,做為達成目標的行動處方(recipes)(Schutz,1970,pp.132-133)。從「知識」的角度來看,行動者只要用手邊知識、常識知識就足以達成目標,它是「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和機械化(mechanization)的方法----目標(means-ends)的關聯。2.理性行動-----沒有前例可循「理性行動」是行動者在沒有精確的意義指標、...

【評論主題】109.舒茲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行動者以前使用過的,根據過去成功的經驗,做為達成目標的行動處方(A)例行行動(B)理性行動-----P.87

【評論內容】行動的類屬:舒茲將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分為兩類,亦即例行行動(routine action),另一是理性行動(rational action)。1.例行行動「例行行動」是「行動者」「以前」深思熟慮過的、使用過的、成功的達成目標的,而被行動者建構成為他的「標準行動」,在「現在」的情境中,根據過去成功的經驗,這個標準行動能用在現在的情境,做為達成目標的行動處方(recipes)(Schutz,1970,pp.132-133)。從「知識」的角度來看,行動者只要用手邊知識、常識知識就足以達成目標,它是「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和機械化(mechanization)的方法----目標(means-ends)的關聯。2.理性行動-----沒有前例可循「理性行動」是行動者在沒有精確的意義指標、...

【評論主題】108.韋伯的社會行動,認同過去的習慣信仰(A)工具或目的的理性導向之行動(B)價值---理性的導向之行動(C)情感導向的行動(D)傳統導向的行動------P.86

【評論內容】韋伯對社會行動分析的類目:韋伯的社會行動論將行動分為四大類類型,茲分述如下:(Weber, 1978,pp.24-25;郭為藩,民58,pp.116-117;錢永祥譯,民74,pp.66-67;葛智強等譯,民80,pp.547-548;黃瑞琪,張維安譯,1986,pp.168-169)1.工具或目的理性導向之行動(instrumentally rational oriented action; goal-orientedaction)是指行動的目標和手段都是理性選擇的。在目的與手段之間選擇最有效的技術。行動者對目標非常清楚,他清楚達到目標的方法。若行動者選擇不正當的方法,是因為知識的不正確。2.價值──理性的導向之行動(value-rational oritened action)是關聯到價值的理性行動,是行動者為了信念或責任感,他要不計一切條件...

【評論主題】107.韋伯的社會行動,在教學的現實情境中,面對學生的各種反應,教師會有喜怒哀樂(A)工具或目的的理性導向之行動(B)價值---理性的導向之行動(C)情感導向的行動(D)傳統導向的行動------P.

【評論內容】韋伯對社會行動分析的類目:韋伯的社會行動論將行動分為四大類類型,茲分述如下:(Weber, 1978,pp.24-25;郭為藩,民58,pp.116-117;錢永祥譯,民74,pp.66-67;葛智強等譯,民80,pp.547-548;黃瑞琪,張維安譯,1986,pp.168-169)1.工具或目的理性導向之行動(instrumentally rational oriented action; goal-orientedaction)是指行動的目標和手段都是理性選擇的。在目的與手段之間選擇最有效的技術。行動者對目標非常清楚,他清楚達到目標的方法。若行動者選擇不正當的方法,是因為知識的不正確。2.價值──理性的導向之行動(value-rational oritened action)是關聯到價值的理性行動,是行動者為了信念或責任感,他要不計一切條件...

【評論主題】105.韋伯的社會行動,指行動的目標和手段都是理性選擇的(A)工具或目的的理性導向之行動(B)價值---理性的導向之行動(C)情感導向的行動(D)傳統導向的行動------P.85

【評論內容】韋伯對社會行動分析的類目:韋伯的社會行動論將行動分為四大類類型,茲分述如下:(Weber, 1978,pp.24-25;郭為藩,民58,pp.116-117;錢永祥譯,民74,pp.66-67;葛智強等譯,民80,pp.547-548;黃瑞琪,張維安譯,1986,pp.168-169)1.工具或目的理性導向之行動(instrumentally rational oriented action; goal-orientedaction)是指行動的目標和手段都是理性選擇的。在目的與手段之間選擇最有效的技術。行動者對目標非常清楚,他清楚達到目標的方法。若行動者選擇不正當的方法,是因為知識的不正確。2.價值──理性的導向之行動(value-rational oritened action)是關聯到價值的理性行動,是行動者為了信念或責任感,他要不計一切條件去...

【評論主題】教育、輔導、諮商及心理治療四種助人專業程度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從對象言教育比輔導更常態性(B)從內容言諮商比輔導更情感性(C)從方法言諮商比輔導更結構性(D)從時間言教育比輔導更終身性。

【評論內容】感謝六樓整理,但我個人認為認知&情感;團體&個別這兩項並不是固定的畢竟也有團體治療、也有個別教育;治療不一定偏情感、教育不一定偏認知啊!

【評論主題】在個別諮商理論中,被稱為「指導學派」的是指下列哪種理論?(A)當事人中心理論(B)折衷性諮商學派(C)發展性諮商理論(D)特質---因素論。

【評論內容】在生涯輔導的發展史中Parsons最早提出特質因素論,而到Williamson時才發展出比較系統的生涯諮商六步驟,分析、綜合、診斷、預斷、諮商、追蹤,由於其技術充滿教導色彩,又叫作指導性諮商學派(有別於Rogers的非指導式諮商學派)。--金樹人,生涯諮商與輔導,P19-20

【評論主題】16.下列有關「家庭教育法」的敘述,何者正確?(A)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八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B)各縣市政府教育行政機關應針對適婚男女,提供至少六小時婚前家庭教育課程(C)

【評論內容】家庭教育法第12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應會同家長會辦理親職教育。第14條:直轄市、縣 (市)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針對適婚男女,提供至少四小時婚前家庭教育課程,以培養正確之婚姻觀念,促進家庭美滿;必要時,得研訂獎勵措施,鼓勵適婚男女參加。第8條:推展家庭教育之機構、團體如下:一、家庭教育中心。二、各級社會教育機構。三、各級學校。四、各類型大眾傳播機構。五、其他與家庭教育有關之公私立機構或團體。

【評論主題】79.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讓學生瞭解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在學習中,作哪一種歸因(A)外在穩定歸因 (B)內在穩定歸因 (C)外在不穩定歸因 (D)內在不穩定歸因。

【評論內容】

韋納的歸因理論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歸因理論是關於判斷和解釋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的一種動機理論。在學校情境中,學生常提出諸如此類的歸因問題,如:“我為什麼成功(或失敗) ”“為什麼我生物測試總是考不過人家”等等。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Weiner,1974)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

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儘力而為;工作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工作的困難程度;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身心狀況,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其他,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上述五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