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下列各組成語,意義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自暴自棄/自詒伊戚/自出機杼 (B)一時瑜亮/不分軒輊/望塵莫及 (C)師心自用/移樽就教/不恥相師 (D)曲突徙薪/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評論內容】曲突徙薪ㄑㄩ ㄊㄨˊ ㄒ|ˇ ㄒ|ㄣ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評論主題】27 下列成語或文句,解說正確的是:(A)為淵敺魚,為叢敺爵……喻暴政把人民趕到實施仁政的地方去(B)禹、稷、顏子同道,易地則皆然……三人同樣致力於聖賢之道,進則救民,退則修己。倘彼此交換地位而處,其

【評論內容】

答案應該是ABDE

(C)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語譯:孟子說過子路這個人,不但不忌諱他人指正過失,反而會因此感到開心;夏禹則是一聽見其他人提出很好的建議,就虛心接受。

舜的心胸更是寬大,無論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或是陌生人,他都會慷慨以對,並且能拋棄自己的成見,接受別人的意見,樂於吸取他人的優點來為善,推己及人。從他還是個農夫開始,到他從事陶土製造、當漁夫,甚至成為君王,依舊延續這樣的好習性。採納他人的長處為自己的長處,吸取他人做善事的經驗,持續行善並推行於他人,等於幫助他人行善。所以君子的至高美德,就是幫助他人行善,為善最樂!

【評論主題】23以下是詩人洛夫的一首〈隱題〉詩:「感動是亂世中的不治之症/時而春望時而秋興,時而寒顫時而悲吟/花的傷痛從蕊開始,淚/濺溼不了/淚中的火/恨,習慣無言而且不是/別的任何暗喻或手勢所能表達/鳥雀啁啾只

【評論內容】題幹:化用了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A)辛棄疾(B)岳陽樓(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C)白居易,清唐英題九江琵琶亭白太傅祠(D)杜甫,郭沫若成都草堂聯

【評論主題】22.閱 讀 下 列 兩 則 資 料 , 選 出 敘 述 正確的選項:甲、( 李 )延 年 善 歌,為 新 變 聲。是 時 上 方 興 天 地 諸 祠,欲 造 樂,令 司 馬 相 如 等作 詩 頌 ,

【評論內容】(A)從「古樂府之始或徒歌」可知古樂府本是清唱,並不另外配樂,而李延年的「新聲曲」是已經「被諸管弦」的結果。(B)白居易「新樂府」旨在「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屬自立新題的樂府詩,並非先有聲而後有詞的填詞。(C)從「詞、曲皆有曲度,故謂之填詞,又稱倚聲,並先有聲而後有詞」可知。(D)從「延年善歌」可知李延年通曉音樂,是「知音者」;而「弦歌所造詩」則指將司馬相如等人的詩頌搭配樂器歌唱,正是「為之作曲,被諸管弦」的表現。(E)「詞與曲一也」指的是兩者的本質(創作過程)相同,皆是倚聲填詞的作品,並非說兩者的押韻、協律方式完全相同。在押韻上,宋詞平聲與入聲各自獨用,上聲與去聲則可通押,部分詞牌會因平仄不通...

【評論主題】5.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4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歐

【評論內容】(2)出自李白 將進酒:昔時陳王燕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化用「陳王」曹植作《名都篇》中「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一句。

【評論主題】5.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4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歐

【評論內容】(A)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評論主題】下列各組成語,意義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自暴自棄/自詒伊戚/自出機杼 (B)一時瑜亮/不分軒輊/望塵莫及 (C)師心自用/移樽就教/不恥相師 (D)曲突徙薪/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評論內容】曲突徙薪ㄑㄩ ㄊㄨˊ ㄒ|ˇ ㄒ|ㄣ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評論主題】3. Did you p______e the slight difference in his facial expression? I think he was upset about what

【評論內容】

(D)選項出自屈原漁夫,是屈原堅持理念與漁夫與世推移(隨波逐流)的對話過程,也可說是屈原自我辯證的作品,故其中漁夫的處事態度可謂之陶然忘機

陶然是樂融融的樣子,忘機是道家語,意思是忘卻了計較、巧詐之心,自甘恬淡,與世無爭

(B)垂釣碧溪,指得是姜子牙在湖上釣魚,等待賢明的君主。最後終於輔佐周武王滅商,而興周八百年;乘舟日邊,則指伊尹夢見自己乘舟經過太陽邊,後來果然成為商朝的開國功臣。李白借這兩個典故表達了自己渴望像姜尚、伊尹一樣成就一番大事業,流露出他的雄心壯志,故不可謂之陶然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