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近代以來,許多弱勢的民族要求建國,其過程備極艱辛,有時甚至要以非常手段如恐怖活動、暗殺等來達成目的。下列那些人曾採取這種手段?(A)義大利的馬志尼 (B)韓國的金九 (C)印度的甘地(D)菲律賓的奎松

【評論內容】金九:韓國著名的獨立運動家。曾參與東學黨起義。後來加入韓國獨立運動,成為領導人。中國對日抗戰時,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時,金九所領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亦隨之遷於重慶。 然而,由於他在民間的聲望遠比其他政敵高出許多,而受到敵視,最後在戰後被暗殺而死。他被譽為抗日英雄,現代韓國人尊稱為「韓國的國父」。

【評論主題】清治臺灣時期,有位詩人以詩作方式將其親身經歷的事件記錄:詩一:「卦山何處擁旌旂,烽火連朝上翠微。……優柔養寇機先失,倉卒陳兵計又非。……。」詩二:「皇帝元年秋,閏八月初吉。……況有斗六門,天塹險無匹。

【評論內容】

戴潮春事件,或作「戴萬生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5年平定,共歷時四年多。事件起因乃官府鎮壓天地會所致,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佈整個台灣中部。雖然起事者為戴潮春,但與事者中包含各地土豪,其中以林日成、洪欉等最有勢力。

由於當時清廷正與太平天國交戰,無力理會台灣民變,加上參與事件者包含各地大小土豪,在起事當地頗具影響力,因此初期清朝僅能依靠霧峰林家等土豪鄉勇勢力抵抗。直到1863年丁曰健與林文察相繼赴台平定後,戰情才急轉直下,於1865年初結束。

戴潮春事件之後,霧峰林家因平定有功,一躍而成為中台灣最有勢力的家族,但也種下日後官府與林家之間仇恨的種子。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31. 近世西學輸入中國,盛於明末。清初,西人傳教事業遭受打擊,譯書風氣消歇。道光、咸豐以後,由於外侮的刺激,又興起了譯書事業。咸豐初,與英人合譯重學、幾何、微積等書的浙江人者為誰?(A)容閎 (B)

【評論內容】

李善蘭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1月2日生於浙江海寧縣硤石鎮。10歲即通《九章算術》,15歲通習《幾何原本》六卷。在1852年至1859年中,共譯書七、八部,計七、八十萬字,直接引進大量數學符號:=、×、÷、<、>,而且他的翻譯工作具獨創性,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評論主題】63. 沈葆楨在臺期間,鑒於當時臺灣人口漸多,為方便管理,增加哪一府治,將行政區調整為兩府? (A)承天府 (B)臺灣府 (C)臺北府 (D)臺南府。

【評論內容】沈葆楨:福建省 2府(台北府、台灣府)劉銘傳:台灣省 3府(台南、台灣、台北府)+台東直隸州

【評論主題】50. 今日臺灣有北橫、中橫、南橫等公路穿越中央山脈,清領時期何人首先開築北、中、南三條道路? (A)劉銘傳 (B)丁日昌 (C)沈葆楨 (D)施琅。

【評論內容】北路由噶瑪蘭廳蘇澳至花蓮奇萊中路由彰化林圮埔至花蓮璞石閣 (八通關古道)

【評論主題】62. 下列哪一個名詞與其他三個不同? (A)紅毛城 (B)安平鎮 (C)安平古堡 (D)熱蘭遮城。

【評論內容】紅毛城在淡水。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至1972年,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

【評論主題】46. 下列哪一個地名,最能代表鄭氏時期軍屯 制度 的特色? (A)新 營 (B)安 平(C)大員 (D)打狗。

【評論內容】鄭氏時代田園,分為三大類:1.接收荷蘭時代的「王田」,實變成為鄭氏政府的「官田」2.由鄭氏宗室、文武官員和有力人士招佃開墾的私有田園是為「私田」3.駐防各地營兵,就所駐之地開墾而成的田園是「營盤田」     

【評論主題】【題組】( )(3)高屏地區。

【評論內容】瑠公圳-台北曹公圳-高雄

【評論主題】【題組】( )(3)由圖判斷,這些屯墾地區有何共同特色? (A)集中於高山族活動區 (B)皆屬於高山地區 (C)開墾重心已逐漸北移 (D)多位在平原地區。

【評論內容】1624-1683時間點為荷治時期與鄭氏時期開墾重心以台南為中心對外擴張

【評論主題】【題組】( )(2)由圖可知,當時臺灣的屯墾區大致分布在哪一地區? (A)東部地區 (B)淡水一帶(C)臺南周圍 (D)恆春一帶。

【評論內容】荷治時期 熱蘭遮城便以台南為重心鄭氏時期的承天府更是如此

【評論主題】4.西元 1624 年,荷蘭被逐出澎湖後,轉移目標到臺南,在此地營建城堡,初名奧倫治城,後改名熱蘭遮城,荷蘭人在此城裡發號司令,統治臺灣,也使臺灣第一次有了類似政府一樣的行政組織。請問:【題組】( )

【評論內容】

荷蘭人加強對原住民的統治(先武力征討,後傳教)

(1)扶植各社的長老,代為管理(此為「懷柔政策」,設南部、北部、東部、淡水四大地方集會區,每年加開一次「地方會議」,宣達政令)

(2)派出傳教士教化原住民,並以羅馬字母拼音西拉雅語,創造出「新港文書」(又稱「番仔契」),翻譯聖經。並設學於新港、麻豆等地,加以教化。

(3)實施「贌社制」:將各番社收稅工作交由「社商」代收繳官,稱之為「贌社」。

【評論主題】【題組】( )(2)荷蘭。

【評論內容】荷蘭-印尼、台灣葡萄牙-澳門

【評論主題】【題組】( )(2)文中提到的「紅夷」,是指哪一國人?(A)荷蘭人 (B)西班牙人 (C)日本人 (D)滿清人。

【評論內容】紅毛番指的就是荷蘭人何廷斌=何斌,跟鄭成功獻海圖,勸其攻取台灣

【評論主題】54.右表是西元1840~1913年間,外國在中國設廠的數量和資本額情況。其中某一時期的數字呈現大幅度的成長,這應與下列哪一件史實的關係最密切? (A)英 法聯軍戰敗北京失守(B)甲午戰後簽訂馬關條約

【評論內容】

1895年,清廷命李鴻章與日本代表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主要內容如下:

承認朝鮮獨立割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產品運銷內地,免內地稅項日本享有最惠國待遇與領事裁判權日本佔領威海衛三年,軍費由中國支付

【評論主題】8.「早期臺灣的治安,常常是由自治組織來維持,地方政府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簽發命令,緝捕要犯。後來出現警察制度,由警察負責管理公共秩序,沿用至今。」上述的警察制度是在下列何時建立的?(A)荷蘭統治

【評論內容】日人治台以後,為協助統治政策的實施,在台灣建立了嚴密的警察制度。在當時的台灣,警察的職責很廣,除了維持治安等警察原有的職務外,還包括了衛生及協助施政等工作。

【評論主題】2. 有一項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完成後,它所灌溉的地區「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請問這是對下列何者的讚揚?(A)鄭國渠 (B)靈渠 (C)白渠 (D)都江堰

【評論內容】(A)鄭國渠 :陝西秦代(B)靈渠 :廣西秦代(C)白渠 :陝西西汉武帝(D)都江堰:四川 戰國秦國

【評論主題】28.民國初年,接受西方新文化的知識份子對中國儒家傳統展開攻擊,曾在《新青年》發表〈吃人的禮教〉一文,胡適稱為「隻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人是:(A)吳虞 (B)李大釗 (C)魯迅 (D)陳獨秀第 4

【評論內容】1918年5月 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此後魯迅陸續發表小說,並結集為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歷史小說《故事新編》。

【評論主題】6.下列臺灣的地名中,何者非原住民語的音轉?(A)埔里 (B)羅東 (C)板橋 (D)大甲

【評論內容】板橋原為平埔族原住民擺接社聚居地,後來漢人在17世紀後逐漸遷入並形成聚落。在大漢溪船運興盛時,商旅貨物在「湳仔港」上岸運往「擺接社」閩南人聚落,途中需經林家花園後方的「公館溝」。為方便人貨通行,其上興建了一座木板橋,當地因而被稱為「枋橋頭」。大甲原為苗栗縣行政區蓬山八社的大甲西社、日南社、雙寮社,是當時平埔族道卡斯族的大本營

【評論主題】47.日本的石見銀山於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面有關它的說法何者錯誤?(A)1526年博多的豪商神谷壽禎所開發(B)1533年從朝鮮聘請宗丹、桂壽,引進朝鮮吹灰法的精鍊法,讓白銀產量暴增(C)

【評論內容】石見銀山是日本戰國時代後期、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礦山,其產量曾佔當時全球的30%,明治時期也產銅、鐵等礦產,但已於大正12年(1923年)閉山。

【評論主題】【題組】8.哪個組織的建立實現了文件中第14項的主張?(A)關稅同盟  (B)歐洲聯盟  (C)國際聯盟  (D)聯合國。

【評論內容】一戰後,舉行巴黎和會,此文件為1919年凡爾賽條約的內容,故和平組織指的是1919年成立的國際聯盟。

【評論主題】要了解歷史上某一種制度,可以查相關時期的正史或討論典章制度的書籍。如果我們要研究均田制,可以查看下列那些書籍?(A)晉書 (B)魏書 (C)唐書 (D)史通 (E)文獻通考BCE

【評論內容】《文獻通考》,元朝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將《通典》上之八門增擴為二十四門,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曆代典章制度的政書。

【評論主題】近代以來,許多弱勢的民族要求建國,其過程備極艱辛,有時甚至要以非常手段如恐怖活動、暗殺等來達成目的。下列那些人曾採取這種手段?(A)義大利的馬志尼 (B)韓國的金九 (C)印度的甘地(D)菲律賓的奎松

【評論內容】金九:韓國著名的獨立運動家。曾參與東學黨起義。後來加入韓國獨立運動,成為領導人。中國對日抗戰時,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時,金九所領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亦隨之遷於重慶。 然而,由於他在民間的聲望遠比其他政敵高出許多,而受到敵視,最後在戰後被暗殺而死。他被譽為抗日英雄,現代韓國人尊稱為「韓國的國父」。

【評論主題】清治臺灣時期,有位詩人以詩作方式將其親身經歷的事件記錄:詩一:「卦山何處擁旌旂,烽火連朝上翠微。……優柔養寇機先失,倉卒陳兵計又非。……。」詩二:「皇帝元年秋,閏八月初吉。……況有斗六門,天塹險無匹。

【評論內容】

戴潮春事件,或作「戴萬生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5年平定,共歷時四年多。事件起因乃官府鎮壓天地會所致,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佈整個台灣中部。雖然起事者為戴潮春,但與事者中包含各地土豪,其中以林日成、洪欉等最有勢力。

由於當時清廷正與太平天國交戰,無力理會台灣民變,加上參與事件者包含各地大小土豪,在起事當地頗具影響力,因此初期清朝僅能依靠霧峰林家等土豪鄉勇勢力抵抗。直到1863年丁曰健與林文察相繼赴台平定後,戰情才急轉直下,於1865年初結束。

戴潮春事件之後,霧峰林家因平定有功,一躍而成為中台灣最有勢力的家族,但也種下日後官府與林家之間仇恨的種子。

【評論主題】31. 近世西學輸入中國,盛於明末。清初,西人傳教事業遭受打擊,譯書風氣消歇。道光、咸豐以後,由於外侮的刺激,又興起了譯書事業。咸豐初,與英人合譯重學、幾何、微積等書的浙江人者為誰?(A)容閎 (B)

【評論內容】

李善蘭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1月2日生於浙江海寧縣硤石鎮。10歲即通《九章算術》,15歲通習《幾何原本》六卷。在1852年至1859年中,共譯書七、八部,計七、八十萬字,直接引進大量數學符號:=、×、÷、<、>,而且他的翻譯工作具獨創性,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評論主題】35. 「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是哪一位所言?(A)章學誠 (B)

【評論內容】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誌。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

【評論主題】22.有人批評中國近代某政治人物的政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這是對何人政策的批評?(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

【評論內容】「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這是對中國近代歷史中哪一運動的批判? (A)清代同光時期的自強運動 (B)清代光緒末年的維新運動 (C)清末民初的革命運動 (D)一次戰後的新文化運動

【評論主題】9.日本總督府曾在台灣興建大型水利工程,大幅度提升農產量。以下何者是當時興建的水利設施?(A)曹公圳 (B)八堡圳 (C)嘉南大圳 (D)德基水庫

【評論內容】德基水庫,原稱為達見水庫,位於台灣台中市和平區大甲溪上游,即台8線中橫公路62公里處,係隸屬於台灣電力公司的一個高山型水庫。德基水庫於1969年12月8日開工興建,1973年12月水庫開始蓄水,1973年6月26日達到首期發電初步需求,1974年9月全部完成。完工時,由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命名為「德基水庫」。(語出春秋時代鄭國大臣子產名言:「德,國家之基也。」)

【評論主題】第四題:正如公司有下列會計事項,請依序回答各自獨立之小題:【題組】(一)該公司於 20X5 年 6 月 1 日簽訂一項工程興建合約,合約總價款為$19,200,000,其餘相關資訊如下:假設對完成該工

【評論內容】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院議員是經由得票最多者當選投票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院議員任期的終結。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上院駁回大部份議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議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若果失去了下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評論主題】【題組】(二)乙發現甲、丙間之上述行為係屬虛偽後,可否請求丙將 A 畫直接交付給自己?【13 分】

【評論內容】西元1608年,有一位荷蘭的光學家,無意之中將兩張玻璃片組合起來,竟能將遠處的景物,看得好像就在眼前一樣。這項驚人的發現,立刻吸引了伽利略的注意。根據他的推想,望遠鏡的兩個透鏡必須一個是凸透鏡,一個是凹透鏡。於是,他成功的製造了一個能放大兩三倍的望遠鏡。之後,伽利略又不斷改進,最後竟然製造出一架可以放大20倍的望遠鏡。

【評論主題】一、請論述臺灣海峽兩岸之刑事司法互助有何相關之機制?(15 分)兩岸於近日在處理其人民涉及新興跨境電信詐欺之犯罪方面,有何可資運用之司法互助機制?又概述其最新之發展為何?(10 分)

【評論內容】大南澳事件(Da-nan-ao incident、1868.4-1869.10),是清朝同治七年,英、德兩國民眾在台灣宜蘭南澳建立殖民地的事件。從1861年進入大南澳開始、前後歷時約八年左右,於1868至1869年才正式吞併大南澳。

【評論主題】【題組】 (2)x2 + 6x + 9 < 0

【評論內容】采石之戰或稱釆石磯之役,指中國古代宋金戰爭中的著名戰役,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1161年),金朝軍隊希望由采石磯(當塗北,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北)渡過長江伐宋,但最終沒有成功,而以南宋的勝利而告終。

【評論主題】5. 清康熙36 年(1697)間,有位大陸人士來臺採琉,後來他將來臺所見到的風景、習俗、時政、番政、遭遇的困難,以日記形式加以記載,撰寫成《裨海紀遊》一書。請問這位人士為何人?(A)朱景英 (B)

【評論內容】

朱景英為乾隆十五年(1760年)庚午科鄉試解元。任福建侯官知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升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任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後陞署汀州知府。著有《海東札記》四卷。

朱仕玠(1712年-?),字璧豐,又字璧峰,號筠園,福建建寧縣人。少遊太學,乾隆癸酉(1753年)拔貢生。通經史百家之書,與弟朱仕琇同游京師,在京聲名籍甚,沈德潛、黃叔琳十分欣賞朱仕玠。黃說:「吾師新城先生歿後,不見些調久矣!」後屢試不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從德化教諭調任臺灣鳳山教諭。

黃叔璥爲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進士。曾任湖廣道巡按御史、浙江道巡按御史等職。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結束...

【評論主題】太平天國起事後,領導諸王中首先陣亡是(A)西王蕭朝貴(B)翼王石達開(C)北王韋昌輝(D)南王馮雲山。

【評論內容】- 1851-1856東王 楊秀清- 1851-1852西王 蕭朝貴- 1851-1852南王 馮雲山- 1851-1856北王 韋昌輝- 1851-1863翼王 石達開

【評論主題】戰國時代的稷下學宮,是諸子百家薈萃的中心,對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中大的影響,請問「稷下」位於何處?(A)臨淄 (B)曲阜 (C)洛陽 (D)薊。

【評論內容】齊國國都。東周時的臨淄人物阜盛,齊相國管仲著《管子》。孔子曾來此聞韶樂,孟子也曾為齊王擔任客卿。莊子曾被齊湣王聘為相。戰國時臨淄設稷下學宮,以招徠諸子百家來此講學辯論、著書立說,荀子即為稷下的祭酒之一。遊學於此的還有騶衍、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等,號為稷下學派。當時的臨淄鄰近渤海,因而兼具魚鹽之利,經濟繁榮、貿易發達,各種冶鐵、煉銅、鑄錢、制陶、紡織的作坊遍布城市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