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題組】27.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評論內容】

多重選不給選不要再犯這種錯誤了好嗎?

【評論主題】【題組】2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評論內容】

多重選不給選不要再犯這種錯誤了好嗎?

【評論主題】7. 關於一些化學基本定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定比定律的內容是組成一化合物的原子間,其質量比恆為定值(B)原子說可以解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質量守恆定律及氣體反應體積定律(C)因元素具有同位素

【評論內容】

(D)選項是由1808年由給呂薩克提出來的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本身的定義就是同溫同壓下,在氣體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體積成最簡單整數比因此(D)選項我並不認為有何錯誤

【評論主題】【題組】2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評論內容】

多重選不給選不要再犯這種錯誤了好嗎?

【評論主題】【題組】27.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評論內容】

多重選不給選不要再犯這種錯誤了好嗎?

【評論主題】【題組】25.下列哪些物質變化,何者屬於屬於化學變化?(A)碘溶於酒精 (B)太陽能熱水器的作用 (C)混凝土的凝固(D)霓虹燈的發光 (E)生石灰溶於水

【評論內容】

(E)生石灰溶於水 溶於水是物理反應 和水反應才是化學變化CaO+H2O=Ca(OH)2生成新的物質,才是化學變化

【評論主題】【題組】19.某鹽類溶液重量百分率濃度為 50 %,密度 2.0 g/cm3,欲加水稀釋成 10 %,密度 1.1 g/cm3之溶液 1 升時,需加蒸餾水若干克?(A) 780 (B) 880 (C)

【評論內容】

本題答案是否有錯誤?欲加水稀釋成 10 %,密度 1.1 g/cm3 之溶液 1 升時可得溶液重1100克  溶質為110克

溶質為110克帶入

重量百分率濃度為 50 %,密度 2.0 g/cm3可知原本溶液重220克  220克密度為2  220/2得知溶液為110豪升欲加水稀釋成 10 %,密度 1.1 g/cm3 之溶液 1 升時1000-110=890毫升,應再加入890毫升的水

【評論主題】11.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children have to give back to their family in return for the pre

【評論內容】

A.一點

B.好奇

C.主要

D.前任的

【評論主題】10.The businessman never thought of his failure as something _____; that’s why he could be successfu

【評論內容】

A.俏皮的

B.多彩的

C.可恥的

D.小心的

【評論主題】【題組】11.比較X、Y、Z三種原子的性質,下列何者正確? (A)半徑:X<Y<Z (B)金屬性:Y<X<Z (C)價電子數:Z>Y>X (D)鹼性:X<Z<Y (E)活性:Y>X。

【評論內容】

這題答案為是否有誤?價電子不是指的是位外層的電子數量嗎?W 是 碳  價電子為4

X 是 鈉   價電子為1

Y 是 鎂   價電子為2

Z 是 氯   價電子為7

【評論主題】7. 關於一些化學基本定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定比定律的內容是組成一化合物的原子間,其質量比恆為定值(B)原子說可以解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質量守恆定律及氣體反應體積定律(C)因元素具有同位素

【評論內容】

(D)選項是由1808年由給呂薩克提出來的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本身的定義就是同溫同壓下,在氣體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體積成最簡單整數比因此(D)選項我並不認為有何錯誤

【評論主題】11. In winter, our skin tends to become dry and _____, a problem which is usually treated by applyin

【評論內容】

alert   警惕

steady穩定

flexible  靈活

【評論主題】12. Benson married Julie soon after he had _____ her heart and gained her parents’ approval.(A) conq

【評論內容】

estimated估計

guaranteed  保證

【評論主題】歐陽脩所撰的《新五代史》,內容分為「本紀」、「十國世家」、「十國世家年譜」、「列傳」等,據此可知,該書屬於何種史書?(A) 政書 (B) 編年體 (C) 紀傳體 (D) 紀事本末體

【評論內容】紀傳體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漢武帝 太初年間結束,上下三千年,共計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別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