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4 有關史金納(B. Skinner)所提出的增強理論之內容,下列何者正確?(A)預設人性是主動積極的 (B)「懲罰」(punishment)目的在於增加重複的特定行為 (C)「消滅」(extinc

【評論內容】

增強理論(行為修正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一)理論內涵1.透過使用附隨行為的報酬或懲罰來改變或修正行為。主要假設行為是其結果(報酬或懲罰)的函數,控制行為的是增強物,作用的行為與個人的行為反應有關。2.強調行為的後果(組織提供的報償),才是影響行為的主因。3.增強理論主要應用在於獎勵、懲罰。4.獎勵效果優於懲罰,獎勵可誘使管理者希望的行為重複出現,但懲罰通常會抑制不希望的行為出現,但缺乏引導所希望行為的作用。(過分強調控制員工,偏向外在報酬;較適用x理論)5.亦稱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如下:(1)注意歷程(2)記憶歷程(3)動作重現歷程(4)增強歷程(二)行為修正的四種方法(管理工具)1.正增強:藉報酬創造愉悅的結果,增加行為...

【評論主題】34 有關史金納(B. Skinner)所提出的增強理論之內容,下列何者正確?(A)預設人性是主動積極的 (B)「懲罰」(punishment)目的在於增加重複的特定行為 (C)「消滅」(extinc

【評論內容】

增強理論(行為修正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一)理論內涵1.透過使用附隨行為的報酬或懲罰來改變或修正行為。主要假設行為是其結果(報酬或懲罰)的函數,控制行為的是增強物,作用的行為與個人的行為反應有關。2.強調行為的後果(組織提供的報償),才是影響行為的主因。3.增強理論主要應用在於獎勵、懲罰。4.獎勵效果優於懲罰,獎勵可誘使管理者希望的行為重複出現,但懲罰通常會抑制不希望的行為出現,但缺乏引導所希望行為的作用。(過分強調控制員工,偏向外在報酬;較適用x理論)5.亦稱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如下:(1)注意歷程(2)記憶歷程(3)動作重現歷程(4)增強歷程(二)行為修正的四種方法(管理工具)1.正增強:藉報酬創造愉悅的結果,增加行為...

【評論主題】34 有關史金納(B. Skinner)所提出的增強理論之內容,下列何者正確?(A)預設人性是主動積極的 (B)「懲罰」(punishment)目的在於增加重複的特定行為 (C)「消滅」(extinc

【評論內容】

增強理論(行為修正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一)理論內涵1.透過使用附隨行為的報酬或懲罰來改變或修正行為。主要假設行為是其結果(報酬或懲罰)的函數,控制行為的是增強物,作用的行為與個人的行為反應有關。2.強調行為的後果(組織提供的報償),才是影響行為的主因。3.增強理論主要應用在於獎勵、懲罰。4.獎勵效果優於懲罰,獎勵可誘使管理者希望的行為重複出現,但懲罰通常會抑制不希望的行為出現,但缺乏引導所希望行為的作用。(過分強調控制員工,偏向外在報酬;較適用x理論)5.亦稱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如下:(1)注意歷程(2)記憶歷程(3)動作重現歷程(4)增強歷程(二)行為修正的四種方法(管理工具)1.正增強:藉報酬創造愉悅的結果,增加行為...

【評論主題】34 有關史金納(B. Skinner)所提出的增強理論之內容,下列何者正確?(A)預設人性是主動積極的 (B)「懲罰」(punishment)目的在於增加重複的特定行為 (C)「消滅」(extinc

【評論內容】

增強理論(行為修正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一)理論內涵1.透過使用附隨行為的報酬或懲罰來改變或修正行為。主要假設行為是其結果(報酬或懲罰)的函數,控制行為的是增強物,作用的行為與個人的行為反應有關。2.強調行為的後果(組織提供的報償),才是影響行為的主因。3.增強理論主要應用在於獎勵、懲罰。4.獎勵效果優於懲罰,獎勵可誘使管理者希望的行為重複出現,但懲罰通常會抑制不希望的行為出現,但缺乏引導所希望行為的作用。(過分強調控制員工,偏向外在報酬;較適用x理論)5.亦稱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如下:(1)注意歷程(2)記憶歷程(3)動作重現歷程(4)增強歷程(二)行為修正的四種方法(管理工具)1.正增強:藉報酬創造愉悅的結果,增加行為...

【評論主題】34 有關史金納(B. Skinner)所提出的增強理論之內容,下列何者正確?(A)預設人性是主動積極的 (B)「懲罰」(punishment)目的在於增加重複的特定行為 (C)「消滅」(extinc

【評論內容】

增強理論(行為修正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一)理論內涵1.透過使用附隨行為的報酬或懲罰來改變或修正行為。主要假設行為是其結果(報酬或懲罰)的函數,控制行為的是增強物,作用的行為與個人的行為反應有關。2.強調行為的後果(組織提供的報償),才是影響行為的主因。3.增強理論主要應用在於獎勵、懲罰。4.獎勵效果優於懲罰,獎勵可誘使管理者希望的行為重複出現,但懲罰通常會抑制不希望的行為出現,但缺乏引導所希望行為的作用。(過分強調控制員工,偏向外在報酬;較適用x理論)5.亦稱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主要如下:(1)注意歷程(2)記憶歷程(3)動作重現歷程(4)增強歷程(二)行為修正的四種方法(管理工具)1.正增強:藉報酬創造愉悅的結果,增加行為...

【評論主題】48 下列何者不是「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的特質?(A)家族主義(B)人情主義(C)相對主義(D)官運主義

【評論內容】

開發中國家行政特質:    口訣:因特官,全家是人才。

1.因緣主義:講求關係,造成人事不公平。

2.特權主義:以官職為光耀門楣工具,假公濟私。

3.官運主義:認為官運是看自己是否有官運,不關心能力強弱。

4.權威主義:重官輕民,強調統治、服從的關係。

5.家族主義:將公家機關視為家族型態的一種。

6形式主義:重視法律之形式要件,不在乎實質效果。

7.人情主義:著重人情關係,以為行事之依據。

8.通才主義:官大學問大,沒有專業分工之思想。

【評論主題】5 下列何者非屬現行刑法之主刑?(A)有期徒刑(B)拘役(C)罰金(D)沒收

【評論內容】

刑法第33條(主刑之種類)

1.死刑。

2.無期徒刑。

3.有期徒刑:2月以上15年以下。但遇有加減十,得減至2月未滿,或加至20年。

4.拘役:1日以上,60日未滿。但遇有加減十,得加至120日。

5.罰金:新台幣1000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

【評論主題】30 關於減少民眾自力救濟的作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政策應該正確反映情勢(B)政策過程應該從上而下理性專業規劃,不可屈從受害者的反對並且妥協,從而捍衛長遠整體利益(C)應慎重選擇政策方案(D)應

【評論內容】

自力救濟的意涵:自力救濟是指一群有組織的個人或團體,覺得期望的權益、目標或情況與其目前所獲得或未來可能獲得的權益、目標、或情況間存在顯著的差距,而採"法制外"集體訴求或群眾抗議方式,如示威、遊行、暴動等,向政府提出縮短差距要求的群體行為。

減少自力救濟活動的作法:

1.政策應正確反映情勢

2.應讓標的人口適當參與政策運作過程

3.應慎重選擇政策方案

4.應讓政策運作過程參與者適切互動

5.應使政策方案內容周延可行

【評論主題】30 關於減少民眾自力救濟的作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政策應該正確反映情勢(B)政策過程應該從上而下理性專業規劃,不可屈從受害者的反對並且妥協,從而捍衛長遠整體利益(C)應慎重選擇政策方案(D)應

【評論內容】

自力救濟的意涵:自力救濟是指一群有組織的個人或團體,覺得期望的權益、目標或情況與其目前所獲得或未來可能獲得的權益、目標、或情況間存在顯著的差距,而採"法制外"集體訴求或群眾抗議方式,如示威、遊行、暴動等,向政府提出縮短差距要求的群體行為。

減少自力救濟活動的作法:

1.政策應正確反映情勢

2.應讓標的人口適當參與政策運作過程

3.應慎重選擇政策方案

4.應讓政策運作過程參與者適切互動

5.應使政策方案內容周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