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46. 週二上午為美心國中七年級本土語文教師社群的共備會議,參與的白老師說:「大家提出的教學活動都非常有創意,值得我學習,我也會繼續出席每次會議,但是我還是要上完課本預定的教學目標和進度,我才比較安心

【評論內容】

Snyder,Bolin,and Zumwalt 的研究指出,教師在進行課程實施時,反應出三種和課程理想/課程計畫/課程目標之間不同的關係。

【評論主題】50. 探討自變項是否會透過某個變項而間接影響依變項,這需要採用下列哪一種統計研究方法?(A)中介效果(B)調節效果(C)積差相關(D)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評論內容】中介效果        社會科學研究常常談中介效果 (mediation)。簡而言之,中介效果就是X對Y有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是透過某個中介變項M而發生的。例如,「跑步」會讓人分泌「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會讓人覺得「快樂」。這關係如下。By  http://dragon1943.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html調節效果       教育研究中蠻常討論的另一個議題是調節(Moderation)效果,什麼是調節效果呢?其實概念很簡單,就是自變項(IV)對依變項(DV)的影響,會受到調節變項(W)而變得增強或衰弱,模型圖參考如下By https://www.facebook.com/fungeasy2021psychometrics/photos/a.109099731138766/115913997124006/?type=...

【評論主題】50. 探討自變項是否會透過某個變項而間接影響依變項,這需要採用下列哪一種統計研究方法?(A)中介效果(B)調節效果(C)積差相關(D)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評論內容】中介效果        社會科學研究常常談中介效果 (mediation)。簡而言之,中介效果就是X對Y有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是透過某個中介變項M而發生的。例如,「跑步」會讓人分泌「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會讓人覺得「快樂」。這關係如下。By  http://dragon1943.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html調節效果       教育研究中蠻常討論的另一個議題是調節(Moderation)效果,什麼是調節效果呢?其實概念很簡單,就是自變項(IV)對依變項(DV)的影響,會受到調節變項(W)而變得增強或衰弱,模型圖參考如下By https://www.facebook.com/fungeasy2021psychometrics/photos/a.109099731138766/115913997124006/?type=...

【評論主題】46. 週二上午為美心國中七年級本土語文教師社群的共備會議,參與的白老師說:「大家提出的教學活動都非常有創意,值得我學習,我也會繼續出席每次會議,但是我還是要上完課本預定的教學目標和進度,我才比較安心

【評論內容】

Snyder,Bolin,and Zumwalt 的研究指出,教師在進行課程實施時,反應出三種和課程理想/課程計畫/課程目標之間不同的關係。

【評論主題】50. 探討自變項是否會透過某個變項而間接影響依變項,這需要採用下列哪一種統計研究方法?(A)中介效果(B)調節效果(C)積差相關(D)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評論內容】中介效果        社會科學研究常常談中介效果 (mediation)。簡而言之,中介效果就是X對Y有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是透過某個中介變項M而發生的。例如,「跑步」會讓人分泌「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會讓人覺得「快樂」。這關係如下。By  http://dragon1943.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html調節效果       教育研究中蠻常討論的另一個議題是調節(Moderation)效果,什麼是調節效果呢?其實概念很簡單,就是自變項(IV)對依變項(DV)的影響,會受到調節變項(W)而變得增強或衰弱,模型圖參考如下By https://www.facebook.com/fungeasy2021psychometrics/photos/a.109099731138766/115913997124006/?type=...

【評論主題】50. 探討自變項是否會透過某個變項而間接影響依變項,這需要採用下列哪一種統計研究方法?(A)中介效果(B)調節效果(C)積差相關(D)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評論內容】中介效果        社會科學研究常常談中介效果 (mediation)。簡而言之,中介效果就是X對Y有影響力,但這影響力是透過某個中介變項M而發生的。例如,「跑步」會讓人分泌「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會讓人覺得「快樂」。這關係如下。By  http://dragon1943.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html調節效果       教育研究中蠻常討論的另一個議題是調節(Moderation)效果,什麼是調節效果呢?其實概念很簡單,就是自變項(IV)對依變項(DV)的影響,會受到調節變項(W)而變得增強或衰弱,模型圖參考如下By https://www.facebook.com/fungeasy2021psychometrics/photos/a.109099731138766/115913997124006/?type=...

【評論主題】10. ( )甲烷(CH4)與乙醇(C2H5OH)在充足的氧氣下完全燃燒反應,反應式如下:其反應式皆未平衡:         若各取1莫耳的甲烷與乙醇使其完全燃燒,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燃燒所產

【評論內容】

先平衡方程式,分別為1、2、1、2和1、3、2、3

也就是說燃燒1莫耳甲烷需要2莫耳氧氣,會產生1莫耳二氧化碳2莫耳水;燃燒1莫耳乙醇需要3莫耳氧氣,會產生2莫耳二氧化碳3莫耳水。

(A)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比分別為1×44:2×44=1:2   44是二氧化碳的分子量,分子量的定義是該分子1莫耳下的質量

(B)如前所述,燃燒所需的氧氣莫耳數比為2:3

(C)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比分別為2×18:3×18=2:3   18是水的分子量

(D)原子量C=12、H=1、O=16 → 甲烷=16、乙醇=46   兩氣體質量比為16:4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