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個人不直接參與或介入之機構,但此機構對生活卻有著深遠影響,例如父母的工作場所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即使子女並不直接參與父母親的工作。請問「父母的工作場所」在 Bronfenbrenner的生態模式中稱

【評論內容】

To:4F

先考慮服務對象主體是誰。

因為外來詞翻譯沒有統一,我習慣用以下的名詞:

(一)微視系統(micro-system):

1.意義:這個系統內發生的事情,會直接影響服務對象。

2.例如:A為國小生,則其家庭、學校、友伴、社區。

(二)中介系統(meso-system):

1.意義:服務對象所參與的各個環境間的關係。

2.例如:A的家庭與A就讀的學校之間的合作情況、A的友伴群體之間的相處等。

(三)外在系統(exo-system):

1.意義:服務對象沒有直接參與,但會被間接影響。

2.例如:A的父母的工作場所,會影響A的父母,而A的父母會影響到A。所以父母的工作場所間接影響到A。

(四)巨觀系統(macro-system):

1.意義:文化、政治、法律、社會階層、世界時事等。這些系統的變化會影響到各國的政治、經濟生活。

【評論主題】39.醫務社會工作常使用社會醫療診斷模式來診斷病患及其所屬環境。Johnson(1992)認為社會暨心理診斷的特質有九項,下列那一項不包括在特質裡?(A)需要判斷(judgement)的技術 (B)強

【評論內容】

其實大家不用太在意9項特質,因為後來沒有再出現過類似的題目。

社工師的考題有極少數不知道從何而來天馬行空出現的考題,這類題目目前沒有出現第二次的可能,不用太擔心。

-----

PS.我從去年開始準備考試期間就有在搜尋此題的出處,無奈找不到中文的資訊。

而唯一英文的線索又只有Johnson(1992),線索實在太少。

所以我個人推測是出自這本書 《Social Work Practice: A Generalist Approach》 by Louise C. Johnson

但此書沒有中文版,也無法證實。

【評論主題】23 有關社會團體工作對團體的定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兩個人或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像是公園裡的遊客、演唱會的聽眾都可視為團體 (B)兩個人或更多的人組成的人群,具有相同的目標,相互依賴,可稱之為

【評論內容】

「團體」主流定義包含三個元素:

(1)一群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

(2)有共同的特質;

(3)有集體認同。

所以(A)公園裡的遊客、演唱會的聽眾都可視為團體>>非團體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

題幹:內在資源

(A)(C)都是外在資源

(D)宿命論:社會工作者相信「人可以改變」,所以不太可能接受宿命論的觀點。

【評論主題】19 最早期的診斷派個案工作是誰發展出來的?(A)漢彌爾頓(G. Hamilton) (B)史其納(B. Skinner) (C)帕爾曼(H. Perlman) (D)芮其曼(Mary Richmon

【評論內容】

(D)1917年,Mary Richmond出版<<社會診斷>>。

(A)漢彌爾頓(G. Hamilton):提出「人在情境中」

(B)史其納(B. Skinner):提出「操作制約」

(C)帕爾曼(H. Perlman):問題解決學派,提出4P's:

案主(Person)、問題(Problem)、機構(Place)、助人過程(Process)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

「以房養老」是將房子抵押給銀行,經銀行鑑價、估算可以放貸的額度後,在設定的年限之內,每月發放一筆錢給申請人作為養老金

>>所以是(B)經濟問題

【評論主題】16 在學校社會工作中與青少年一起工作,下列技巧何者正確?(A)青少年進入會談,應引導他為自己找答案 (B)青少年喜歡和同儕一起,個別性議題只能用團體討論方式 (C)同儕會造成青少年思考的干擾,不適合

【評論內容】

(A)正確,服務對象自決

(B)個別性議題不能用團體去討論。個別性議題有時涉及個人隱私,用團體討論可能會讓服務對象不敢開口。

(C)青少年時期,同儕是重要他人,可以透過其力量,協助服務對象往正向發展。

(D)青少年無法透過團體的方式教導有關保密、信任及接納的技巧。

>>可以運用團體達成目標。

【評論主題】15 針對醫務社會工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醫院社會工作是醫務社會工作的一個領域 (B)精神醫學社會工作是醫務社會工作的一個領域 (C)醫務社會工作是運用於醫療衛生機構的社會工作 (D)醫務社會

【評論內容】

(A)(D)選項是完全相斥的選項,故一定有一個錯誤。

(D)醫務社會工作和醫院社會工作是二個完全不相關的領域。

>>非「完全不相關」,而是「醫院社會工作是醫務社會工作的一個領域。」

【評論主題】4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盛行於英美國家的慈善組織會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被認為是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化的建立有極大貢獻,下列何者不是其所帶來的影響? (A)

【評論內容】

慈善組織會社(COS)是促使「個案工作」產生。

團體工作的產生,來自於英國的YMCA以及美國針對兒童提供的休閒服務。

【評論主題】12 社會工作應該以案主真實情況,而非社會工作者所期待的狀況看待案主,這主要是展現下列那個專業關係原則? (A)案主自決 (B)保密 (C)控制情感反應 (D)接納

【評論內容】

題幹:以案主真實情況,而非社會工作者所期待的狀況看待案主

>>意味著,社會工作者要能「接納」服務對象的真實情況,以不批判的態度情況進行服務。

【評論主題】11 對於社區衝突產生情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社區衝突是無法管理的 (B)社區衝突在社區工作中是少見的 (C)社區衝突往往是爭奪有限的資源 (D)社區衝突並非分析社區資源的項目之一

【評論內容】

(A)社區衝突是無法管理的>>可以管理

(B)社區衝突在社區工作中是少見的>>很常見

(D)社區衝突並非分析社區資源的項目之一>>是項目之一,如果社區內部常常衝突吵架,很難進行有效的社區工作

【評論主題】10 在與個案建立關係及設定處遇目標之後,下列何者為後續的個案管理流程?①開案評估 ②介入計畫和資源確認 ③計畫執行 ④監督管理與再評量 ⑤結果評估結案追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

【評論內容】

題目要看清楚:

在與個案建立關係及設定處遇目標之後,下列何者為後續的個案管理流程?

>>所以「①開案評估」不會是正確答案,這是在「與個案建立關係及設定處遇目標之後」之前的工作。

所以正確答案就是②③④⑤

【評論主題】8 有關社會工作者專業關係界線的敘述,下列何者較為適當?(A)社會工作者隨時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以促進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者的認同 (B)社會工作者不需體察服務對象的需求,以預防跨越專業界線 (C)社會

【評論內容】

(A)社會工作者隨時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以促進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者的認同>>社會工作者不是保母,無法「隨時滿足」需求。

(B)社會工作者不需體察服務對象的需求,以預防跨越專業界線。

(C)社會工作者顧及服務對象的脆弱性,常常需要幫服務對象作決定,以保護服務對象

>>根據「服務對象自決」,工作者要協助服務對象做決定,而非幫其決定。

 

【評論主題】6 公立安養中心現有五個床位卻出現七位案主申請,社會工作者決定採取隨機抽籤方式錄取服務使用者。請問社會工作者在決定有限資源的分配中,採取下列何種價值? (A)機會平等 (B)貢獻多寡 (C)程序正義

【評論內容】

題幹寫「隨機抽籤」>>機會平等。因為所有人被抽到的機率都相同。

(C)程序正義:當工作者選擇「先來後來」的順序錄取,才是程序正義。

【評論主題】2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工作者的主要目標?(A)替案主解決問題 (B)藉由發展社會政策,促進社會正義 (C)強化案主能力,使其有效解決問題 (D)連結案主所需要的資源

【評論內容】

解決問題的主體永遠是「案主本人」。

所以,不是「替」案主「解決」問題,而是「協助」案主解決。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人道主義:人的自我價值、尊嚴、自律、自我...

【評論主題】36 下列何者非為外籍移工建立友善職場環境的主要做法?(A)職業專門技術指導 (B)勞資爭議與生活權益諮詢(C)勞工權益倡導 (D)庇護服務

【評論內容】To B3:你說的應該是「庇護就業服務」。依身權法第34條第2項規定:「各級勞工主管機關對於具有就業意願,而就業能力不足,無法進入競爭性就業市場,需長期就業支持之身心障礙者,應依其職業輔導評量結果,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是就業能力「不足」,不是「無工作能力」ps「工作能力」的認定,在社會救助法第5-3條而本題的「(D)庇護服務」,是提供外籍移工在遭受不當對待、環境壓迫時,給予暫時安置或是協助提供解決問題的資源的一種服務。例如:法律服務、心理輔導、協助就醫等

【評論主題】11 「以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取向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社會工作者影響服務對象,同時也受服務對象影響(B)必須先與服務對象建立信任感,才可能探索和解決問題(C)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本

【評論內容】

「自我的使用」,另外一個翻譯叫作「使用自我」(原文:use of self),是一種「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的技術」,目的通常是「為了建立關係」

其方法之一為:「自我揭露」

【評論主題】8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團體工作的主要任務?(A)創造團體心理療效因子 (B)設計創造有效的團體方案以達成目的(C)正確評估團體中的個人和團體動態 (D)有效的干預團體過程

【評論內容】

To 4F:

應該是想問(C)選項吧?「動態」可以理解成「過程」,「個人動態」就是「個人在團體中,最初參與到最後結束的變化」。

【評論主題】26 下列有關專業關係界線的敘述,何者錯誤?(A)應邀參加安置兒少在成年離院後的婚禮是界線的跨越(boundary crossing)(B)與服務對象發生親密關係是界線的侵犯(boundary vio

【評論內容】

例如:

A社工督導和B社工以前是同班好朋友。

此時A和B之間的關係除了「督導關係」外,還有「好友關係」。

在督導時,A可能會基於同窗關係,給予多一點額外的支持協助與鼓勵等。

【評論主題】30預算具有控制、管理、規劃三大目的。在預算系統中以控制為主要目的是那一種預算系統?(A)單項預算系統(line-item budgeting) (B)功能預算系統(functional budget

【評論內容】

單項預算:以財務控制為主要目的,要求標準化的預算格式設計,標示出所有的預期的收入與支出

功能預算:以管理為主要目的,關注方案欲提供多少產出、中間輸出與品質輸出的預期成本

方案預算:以規劃為主要目的,須確定方案輸入和目的、目標的完成,並計算每項成果的預期成本

績效預算:同功能預算

【評論主題】24 下列何者並非屬於老年人常見的社會適應問題?(A)老年經濟安全 (B)老齡歧視 (C)老年自殺 (D)老人虐待

【評論內容】個人想法:題幹問「社會適應」,四個選項裡.....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8 下列處罰,何者非屬行政罰法規定之裁罰性不利益處分?(A)對重大環境污染工廠處以罰鍰 (B)公布販賣黑心油廠商名單 (C)對於違反交通規則者,予以記點處分 (D)對於違反排放基準之廠商,予以斷水斷

【評論內容】

回7F:

行政罰法第1條:裁罰性不利處分是「罰鍰」、「沒入」、「其他種類行政罰」三種的總稱。

>>裁罰性不利處分=罰鍰+沒入+其他種類行政罰

但因為「其他種類行政罰」是一種「不確定法律概念」,所以在第2條去說明它。

行政罰法第2條說明第1條的「其他種類行政罰」包含以下:

1.限制或禁止行為

2.剝奪或消滅資格

3.影響名譽之處分

4.警告性處分

所以並沒有矛盾

----

按照109年那題題幹「非屬行政罰法第 2 條」,

(A)(B)(D)都是第2條所說的「其他種類行政罰」,

只有(C)是第1條規定,所以那題選(C)。

【評論主題】(三)在泰國,大象是很有效的運輸工具,也是很友善而且聰明的工作伙伴。這些大象隻隻力大無窮,能推動重達幾噸的原木或拖拉很重的材貨。 可是工地上往往可以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大象休息時,訓象師通常會用一段麻

【評論內容】

最後三句「如果能掙脫思想上、觀念上自限的框框,每個人 實在都有無限的潛力,我們的企業和整個社會也都會發現「路是無限的寬廣」」

因此選(B)

【評論主題】20 有關人力資源規劃(human resource planning)的步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評估目前的人力資源→預測未來人力的供需→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的方案(B)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的方

【評論內容】比較:106 年 - 2次高考_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管理#6395733.人力資源規劃(human resource planning)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重要的一環,意即能做出系統且持續性 的分析過程,則能為組織取得必要的人力。為達此目標,人力.....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6 尊重每個族群保留自己的語言、宗教、族群起源、飲食與其他生活方式等文化特質的說法,比較符合下列那一個概念?(A)同化 (B)多元主義 (C)立法保障弱勢族群 (D)媚外主義

【評論內容】(A)同化,指個人或團體,被融入非原本,但具社會支配地位的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B)多元主義,指不同族群互相尊重與包.....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2 有關兒童性別角色發展與認定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三歲時兒童已經知道自己屬於那一種性別(B)三歲前兒童便已能確定性別不可轉換(C)兒童早期(約 3~5 歲)對同性父母有較強的認定感,例如兒童

【評論內容】根據柯爾柏格(Kohlberg)性別認知發展理論,(1)在1歲至2歲間,幼兒逐漸能夠理解男女兩性的外觀差異,(2)在3歲之前,幼兒就能說出自己.....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7 有關職業災害保險的制度特性,下列何者錯誤?(A)職業災害保險多採取保險費由勞工與雇主共同分擔的制度設計(B)職業災害保險採取無過失主義,即不論雇主是否有過失皆需為勞工所受的職業傷害提供保障(C)

【評論內容】111/02/16更新《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即將在111年5月1日施行,所以請參閱法條規定-----勞工保險條例中,分成兩種: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 普通事故保險三方分攤:勞工+雇主+中央政府(少數無雇主) 職業災害保險:勞工+中央政府(少數只有投保單位) (A)不是勞工與雇主,是多採取「勞工與中央政府」共同分擔 -.....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0 在福利多元主義的影響下,商業化的機構也進入服務輸送體系,但一般人卻對此存疑,然 NeilGilbert 歸納四項條件作為選擇營利或非營利組織的參考,這四項條件下列何者錯誤?(A)服務差異化 (B

【評論內容】

我想原文應該不是這個意思。

學者只是歸納出,當我們要選擇哪種組織的時候「服務標準化」的程度可以做為參考標準。

有可能營利、非營利組織同時提供A服務,要判斷「選擇哪個?何者比較好?」的時候,

服務標準化就是一個指標。

有可能營利組織比較好,也可能非營利組織比較好,

此時標準化程度就是一個參考指標,

標準化程度越高,越容易監督服務品質。

但有時服務越標準化,則越缺乏彈性,無法因人而異。

所以要選擇哪個組織仍然看個人取捨。

以上是我的理解

【評論主題】14 在估計抽樣誤差時,不需要下列那個因素?(A)抽樣比率 (B)標準誤 (C)樣本規模 (D)母體參數

【評論內容】

請問2F是想問「抽樣規模」(樣本數)嗎?如果是的話就是(C)選項

------

抽樣誤差:因樣本數抽樣方法及推論方法的不同而造成樣本統計量與母體參數間之差異

母體參數:為了推論母體,研究者必須知道描述母體特徵的某些特徵值,這些特徵值即稱為參數或母數。是一個未知常數。

抽樣調查的順序:

1.從母體中抽樣得出樣本

2.從樣本中得出樣本統計量

3.樣本統計量推論得出母體參數

4.母體參數回推母體

【評論主題】14 在估計抽樣誤差時,不需要下列那個因素?(A)抽樣比率 (B)標準誤 (C)樣本規模 (D)母體參數

【評論內容】抽樣誤差:用樣本資訊推論母體參數,或多或少都會發生估計誤差。標.....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4 在估計抽樣誤差時,不需要下列那個因素?(A)抽樣比率 (B)標準誤 (C)樣本規模 (D)母體參數

【評論內容】抽樣誤差:用樣本資訊推論母體參數,或多或...

【評論主題】20 有關人力資源規劃(human resource planning)的步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評估目前的人力資源→預測未來人力的供需→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的方案(B)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的方

【評論內容】

比較:

106 年 - 2次高考_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管理#63957

33.人力資源規劃(human resource planning)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重要的一環,意即能做出系統且持續性 的分析過程,則能為組織取得必要的人力。為達此目標,人力資源規劃的步驟應為:

(A)分析人力特性→預測組織走向→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

(B)預測組織走向→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分析人力特性

(C)分析人力特性→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預測組織走向

(D)預測組織走向→分析人力特性→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

答案(D)

【評論主題】19 依據 Levinson 的成年發展理論,22 歲之後的成年人在愛情、職業、友誼、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等都要做出選擇。所以職涯發展是成人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依據 Newberg 跟同儕所發展的「共振模

【評論內容】

我覺得奇怪的是,第一作者明明是Doug Newburg,國考題目竟然把u打成e。

我還以為我找錯論文,來回看了好幾次=_=

【評論主題】20 有關人力資源規劃(human resource planning)的步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評估目前的人力資源→預測未來人力的供需→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的方案(B)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的方

【評論內容】

比較:

106 年 - 2次高考_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管理#63957

33.人力資源規劃(human resource planning)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重要的一環,意即能做出系統且持續性 的分析過程,則能為組織取得必要的人力。為達此目標,人力資源規劃的步驟應為:

(A)分析人力特性→預測組織走向→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

(B)預測組織走向→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分析人力特性

(C)分析人力特性→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預測組織走向

(D)預測組織走向→分析人力特性→需要何種人才進入組織

答案(D)

【評論主題】19 依據 Levinson 的成年發展理論,22 歲之後的成年人在愛情、職業、友誼、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等都要做出選擇。所以職涯發展是成人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依據 Newberg 跟同儕所發展的「共振模

【評論內容】

我覺得奇怪的是,第一作者明明是Doug Newburg,國考題目竟然把u打成e。

我還以為我找錯論文,來回看了好幾次=_=

【評論主題】21 嬰兒對於媽媽的離開有強烈的抗拒,但是媽媽回來後,一方面想給媽媽抱,一方面又想掙脫,這是何種依附關係?(A)安全依附型 (B)焦慮依附型 (C)逃避依附型 (D)戀父依附型

【評論內容】

(一)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小孩在陌生情境中,當主要照顧者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主要照顧者回來時,小孩會很快地靠近照顧者尋求安撫。

(二)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當主要照顧者就在身旁時,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當照顧者離開時,小孩會非常的沮喪;當照顧者回到身旁時,小孩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照顧者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當照顧者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反抗。

(三)迴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在照顧者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照顧者在時不去注意;照顧者離去亦顯不出緊張痛苦;照顧者去而復返非但不表高興,反而迴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小孩不會去探索環境不管誰在那裡。小孩面對對待陌生人和照顧者是一樣的。不管誰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憤怒。

【評論主題】25 臺灣各縣市政府勞工主管機關都設有「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有關其用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核發超額進用身心障礙者之公立機構獎勵金(B)辦理促進中高齡國民以及中低收入戶就業權益相關事項(C)補助進

【評論內容】

第 44 條

前條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補助進用身心障礙者達一定標準以上之機關(構),因進用身心障礙

    者必須購置、改裝、修繕器材、設備及其他為協助進用必要之費用。

二、核發超額進用身心障礙者之私立機構獎勵金。

三、其他為辦理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相關事項。

前項第二款核發之獎勵金,其金額最高按超額進用人數乘以每月基本工資

二分之一計算。

【評論主題】17 有關職業災害保險的制度特性,下列何者錯誤?(A)職業災害保險多採取保險費由勞工與雇主共同分擔的制度設計(B)職業災害保險採取無過失主義,即不論雇主是否有過失皆需為勞工所受的職業傷害提供保障(C)

【評論內容】勞工保險條例中,分成兩種: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普通事故保險三方分攤:勞工+雇主+中央政府(.....看完整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