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7.環堵蕭然:

【評論內容】皮亞傑認為思想和語言不是同一個認知系統嗎?不是很了解耶!

【評論主題】11.當前的教育改革頗為重視組織文化議題,請問組織文化中最不容易改變的是下列何者?(A)人工器物(B)創造品(C)價值期望(D)基本假定

【評論內容】

組織文化存在於兩個層次,一為表面層,包括看得見的人為事物及明顯的行為,諸如:穿著方式、舉止、行為、物質環境等,另一個為潛藏層,它是從那些看得見的文化因素所反應出來組織成員的價值觀,而這些潛藏的價值觀、信念、思想才是真正的文化。另外在謝恩(Schein)【秦夢群,1999】的研究中,更詳細的分析組織文化為三級:

1. 人工器物:第一層為外顯之成品,包括建築物、工具的使用、科技的推展、乃至成員所使用的語言。此級為組織文化浮現於外在的表徵,其可見度高,成為學者研究的焦點。儀式屬於人工器物之一種。定義:是指一種經常重複出現的活動,而該活動是為了表彰組織最為重視的價值觀、最重要的目標、最出色的員工及最值得慶祝與投注的事...

【評論主題】課程學者古德拉(JohnI.Goodlad)將課程區分成五個不同的層次,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實際執行的課程稱為:(A)理念課程(B)正式課程(C)運作課程(D)經驗課程。

【評論內容】古德拉(Goodlad)的五種課程l理想課程(ideal/ideological curriculum)l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l知覺課程(perceived curriculum)l運作課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l經驗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理想課程l又稱理念課程l設計者可以是基金會、政府或利益團體所成立的委員會,也可以是個人。l例如,多元文化課程、資優教育課程、生涯教育課程等都是,它的作用,只有被採用或接受,才能發揮出來。正式課程l指由州和地方教育董事會同意,藉選擇或命令的方式,由學校或教師採用者,以書面形式出現。l例如課程指引、科目大綱、教科書、學習單元等,是官方的,...

【評論主題】14.現代家庭中,父母很難同時扮演幾種不同的角色,在面對諸多不相容的期待時,常常無法滿足對不同角色扮演的期望,這種情況可稱為什麼?(A)角色分化 (B)角色衝突 (C)角色扮演 (D)角色轉換

【評論內容】轉換:例如,小明在學校是老師,回到家裡是兩個小孩的爸爸,他老婆的老公,他爸爸的兒子,他媽媽的女兒,身分不同,使用的語言角色都不同。

【評論主題】21.如果學生以講求互惠的原則來進行道德判斷,請問其道德發展大致上是屬於郭爾堡(L. Kohberg)所主張道德發展三段六期論的那一階段? (A)服從與懲罰導向階段 (B)工具性的相對論導向階段 (C

【評論內容】

1.道德發展是個相當複雜的心理過程,許多心理學家對這個過程作了實際上和理論上的研討;總括來說,有關道德發展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和柯爾柏格(Kohlberg)的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由「他律」,而後「自律」;柯爾柏格則進一步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六個階段。他們都認為道德發展具有階段性,因而強調在教育上要遵循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年齡特點。壹、皮亞傑的道德發展兩期論皮亞傑認為道德是規則體系構成的,兒童道德的實質或成熟的道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社會規則的理解和認識,一是對人類關係中平等、互惠的關心,這是公道的基礎。皮亞傑也認為學齡前4歲的兒童沒有規則概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