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三、行政院自2008年起積極進行一連串的組織改造活動,試說明組改前、後,行政院的組織 結構呈現哪些改變,並評論本次組改的成果。(35%)

【評論內容】第 五 級 領 導 的 提 倡 者 為 柯 林 思 (J. Collins) 第一級(level 1)是高度才能的個人(highly capable individual): 能運用個人天賦、知識、技能和良好工作習慣,產生有建設性的貢獻; 第二級(level 2)是有貢獻 的 團 隊 成 員 (contributing team member): 能夠貢獻個人能力,達成組織目標,並且有效地與他人合作工作; 第三級(level 3)是勝任愉快的經理人(competent manager): 能組織人力和資源,有效率地和有效能地達成預定的目標; 第四級(level 4)是有效的領導者(effective leader): 激勵部屬熱情追求明確、動人的願景和更高的績效標準; 第五級(level 5)是第五級領導人(level 5 executive): 結合謙虛個性和專業意志,建立持久績效。

【評論主題】2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依據的課程模式主要為(A)目標模式(B)歷程模式(C)情境模式(D)統整模式)。

【評論內容】情境模式(curriculum as context):以學校特色為主的本位課程。情境模式從文化選擇的角度來詮釋課程,從而進行課程設計,除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外,也強調環境因素對學習的影響,相較於歷程模式,情境模式更能關照到學生的個別性(Smith, 1996),也強調個人在整個環境中的投入(commitment),當然也突顯個人對自我生命彰顯的責任。因此,情境模式比歷程模式更重視批判思考能力。代表人物「史基貝克和羅頓」情境模式的課程設計、分析、詮釋和評鑑歷程,依序分為五大步驟:(一)情境分析;(二)目標擬定;(三)教學方案設計;(四)教學方案之詮釋和實施;(五)課程與教學評鑑。

【評論主題】58. 當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所預測量的性質則此測驗具有(A)效度 (B)信度 (C)常模 (D)相關

【評論內容】效度:該測驗可以"有效"測出要測的特質程度信度:該測驗得到的結果是"可信"的,不因時地變遷而變異過大。

【評論主題】4、國民中學學期末考試是屬於:(A)安置評量(B)形成性評量(C)診斷性評量(D)總結性評量。

【評論內容】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Assessment)通常是在一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對學生學習成就結果所進行的評量,以決定其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與教學目標訂定的適切性。通常是在某一教學單元、課程或是學期末,教師就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評量,決定其成績的等第、及格與否,並衡量其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與適當性。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是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對教師的教學安排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所進行的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