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依照艾力克森的論點,青少年的辨識與認定的形成是青少年發展的中心課題。其歷程涉及下列層面,何者為錯?(A)受個人內在因素、人際因素與文化因素影響(B)青少年的辨識與認定的形成具有不穩定的特質(C)建立性

【評論內容】

 

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P.320

 

依照艾力克遜的論點,青少年自我辨識的完成歷程涉及以下六個層面:

一、要完成自我辨識與認定需要個人對自己的投資,並且有穩定的承諾,欠缺全心全意地投注心血,將會缺乏辨識感。

 

二、要有穩定的自我承諾,以達成自我的認定,需要

  (一) 建立一套價值觀與信念,以形成個人的意識形態基石

  (二) 建立一套的教育與生涯目標,以組成個人的職業基石

  (三) 建立性的取向以決定個人與異性及同性的熟識感與親密感,以確立個人的人際基石

 

三、辨識與認定的形成同時受到個人內在因素、人際因素與文化因素的影響。

 

四、辨識與認定形成約有七年的嘗試角色抉擇與...

【評論主題】27. 先秦是我國歷史上學術思想最蓬勃發展的時期,諸子輩出,各有其主張。請判斷下列選項合者屬於儒家之言?(A)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B)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

【評論內容】

(A)農家。語出:孟子滕文公上

(B)道家。語出:莊子秋水篇

(C)法家。語出:韓非子五蠹

(D)儒家。語出:荀子儒效篇

【評論主題】17.「句」字在「六書」中是屬於那一類?(A)象形(B)指事(C)會意(D)形聲

【評論內容】

今天寫題目剛好寫到了,請參考。

《玉篇》中釋小篆「句」字,乃從「ㄐ」,「口」聲。「ㄐ」為「糾」,凡物糾繚則停止而不得進,故本義作「止」解。許慎《說文》則釋為「從口,ㄐ聲」,作「曲」解。

又《宋本廣韻》(我手上只有這本)

「句」這個字有以下幾個

(1)其俱切---同衢   (2)古侯切---同鉤 (3)九遇切---同屨  (4)古候切---同遘

以上是因為看不大懂題本的解說只好默默去查!

另,可不可以簡單把蔡刀的說法貼上來呢?好想聽他解說!謝謝!

【評論主題】15.就美國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的學校選擇類型,以下何者家長所擁有的選擇權應該比較大(A)學區內的學校選擇 (B)強制式的學校選擇 (C)學區間的學校選擇 (D)教育券式的學校選擇。

【評論內容】

在 秦夢群《教育行政實務》P129裡有提到:

(A)學區內的學校選擇:家長可將子女送到學區內任何的公立學校就讀

(B)強制式的學校選擇:嚴守學區分發就學方式,但父母可選擇高貴的私立學校就讀。

(C)學區間的學校選擇:家長可將子女送到所居州的任何學區的公立學校就讀。

(D)教育券式的學校選擇:政府提供定額教育券供家長選擇公私立學校。

不過我當然沒有讀這本書,我在歷年難題解析裡看到的,請參考。

【評論主題】23.以亞細亞的孤兒一書聞名,且一生致力於台灣文學的創作與推廣的「鐵血詩人」是(A)吳三連 (B)吳濁流 (C)鍾理和 (D)鍾肇政。

【評論內容】

心裡想吳濁流,手卻點了鍾肇政...

(把右手剁掉好了,可惡)

【評論主題】25.「當某種生態逐漸形成體系,景致逐漸趨於盛況,它的生命力便在衰竭邊緣。所有的一切任何一項事物,當它引得多數人趨之若鶩絡繹於途地到來,我遁離的決心便寂然躩起。」下列何者有累贅詞句? (A)「所有的一

【評論內容】

兩者的意思有一點點不一樣吧...

趨之若鶩 注音一式 ㄑㄩ ㄓ ㄖㄨㄛˋ ㄨˋ 漢語拼音 q  zh  ru  w注音二式 chi  j  ru  w相似詞 如蟻附羶 相反詞 鶩,鴨。趨之若鶩指像成群的鴨子般跑過去。形容前往趨附者極多。孽海花˙第二十七回:「白雲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絡繹於途 注音一式 ㄌㄨㄛˋ |ˋ ㄩˊ ㄊㄨˊ 漢語拼音 lu  y  y  t注音二式 lu  y  y  t 路上人數眾多,綿延不絕。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士女遊觀,絡繹於途,也有提壺的,他有絜榼的,十分熱鬧。...

【評論主題】8.老子《道德經》云「五味令人口爽」,其意謂:(A)面對各種美食,令人心意暢快(B)遍嚐各種美味,乃人生一大享受(C)面對各種味道,令人味覺迷亂差失(D)只有靈敏的味覺,才能辨明各種味道

【評論內容】

王弼曰:「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口爽謂味覺遲鈍,食而不知其味。

另題目全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