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 先秦是我國歷史上學術思想最蓬勃發展的時期,諸子輩出,各有其主張。請判斷下列選項合者屬於儒家之言?
(A)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B)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C) 夫以君臣為如父子則必治,推是言之,是無亂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雖厚愛矣,奚遽不亂。
(D)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謂中?曰:禮義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71805
統計:A(43),B(62),C(122),D(43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九流十家-思想特點

用户評論

【用戶】Yi-Jiun Che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農家。語出:孟子滕文公上(B)道家。語出:莊子秋水篇(C)法家。語出:韓非子五蠹(D)儒家。語出:荀子儒效篇

【用戶】又子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B)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過去,我聽別人說,孔子的學問不很博,伯夷的義氣不見得怎樣了不起。起初,我都不大相信,總以為他們是天下第一,現在我看到你的偉大,才體會到自己是多麼孤陋寡聞。如果不遇到你,那就危險了,我將永遠被有見識的人所譏笑。」

【用戶】班乃迪克蛋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C)夫以君臣為如父子則必治( 認為君臣之間如同父子,就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推是言之, 是無亂父子也(以此推論, 就應該不會有不和睦的父子)。人之情性,莫先於 父母(人類的情感,沒有比父母的愛 更偉大),皆見愛而未必治也( 父母雖然疼愛子女,卻未必產生和睦的家庭),雖厚愛矣,奚遽 不亂?(即使父母施愛厚重, 難道子女就不會胡作非為?)今先王之愛民,不過父母之愛子,子未必不亂也, 則民奚遽治哉?(用慈愛對待百姓 ,豈能夠達成治理國政呢?)且夫以法行刑而君為之流涕, 此以效仁(表達仁慈之心), 非以為治也。

【用戶】Y L Chou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A) 「賢德的國君應該要和百姓一同耕種獲得自己的糧食,自己做早晚餐並處理國事。」(B) 「我曾聽說有人藐視孔子的見聞學識,輕視伯夷的義行,當初我還不相信;如今看見您(海若)這樣寬廣而難以窮盡,我如果不到您面前來,那可就危險了(我要是不到你這來,不明白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將永遠被看笑話了)。」(C) 「 如果認為君臣的關係如同父子,就能夠把國家治理好,以此推論, 就應該不會有不和睦的父子。人類的情感,沒有比父母的愛更偉大, 父母雖然疼愛子女,卻未必產生和睦的家庭,即使父母施愛厚重, 難道子女就不會胡作非為?」(D)「古代聖明帝王的政治原則,是仁德的最高體現,因為他們是順著中正之道來實行它的。什麼叫做中正之道?我要說:禮儀就是這種中正之道。我所謂的原則,不是指上天的運動規律,也不是指大地的變化規律,而是指人類所要遵循的準則,是君子所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