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 下列詞語,不是用來指書信的是?(A)尺牘,(B)魚雁,(C)玉帛,(D)華翰

【評論內容】華翰尊稱他人的來信。唐˙劉禹錫˙謝竇相公啟:「每奉華翰,賜之衷言。」西遊記˙第十七回:「正.....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93. 哪一寺廟的懸掛有「鷲嶺」古匾?(A)興濟宮 (B)開隆宮 (C)北極殿 (D)保安宮。

【評論內容】嶺北~林北(背的要死要活>M<)

【評論主題】358. 以下何者錯誤?(A)楊逵出生台中東海花園(B)曾參加「農民組合」(C)著有〈送報伕〉、〈鵝媽媽出嫁〉(D)楊逵文學紀念館位於台南新化。

【評論內容】楊逵 ,生於1886年 10月18日 ,卒於1985年 3月12日 [1] .....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7.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

【評論內容】譯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樂家師曠閑談。晋平公叹了口氣說:“我今年已經七十嵗了,很想學習,但恐怕太晚了。”師曠笑着說:“你為甚麽不點起蠟燭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興的說:“哪有身為陳臣子而取其笑君主的呢?”師曠連忙起身下拜,谢罪道.....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卜者子不習本業,父譴怒之,子曰:「此甚易耳。」次日,有從風雨中求卜者,父命子試為之,子即問曰:「汝東北方來乎?」曰:「然。」曰:「汝姓張乎?」曰:「然。」復問:「汝為尊正卜乎?」亦曰:「然。

【評論內容】有個算卦先生的兒子,不學習算卦的本業,父親生氣的責備他,兒子說:“算卦有什麼難的,這非常容易啊。”第二天,有個人冒著狂風大雨求卦的人,父親就讓兒子試試給這人算卦,兒子看了一下這人,就問:“你是從東北方向來的嗎?”那人回答:“是,”又問:“你是姓張嗎?”又答:“是。”又問:“你是給妻子求卦的嗎?”又.....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意思是?(A)無入而不自得(B)以美善視之,則無物不美善(C)多觀察、可隨處獲得靈感(D)向自然界爭去知音

【評論內容】因為你很快樂,所以看到落花流水,心中就有會對那畫面產生詩文般的意境所以答案應為B才是最符合原意的

【評論主題】42.「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項脊軒志〉此一文句抒發了什麼情感? (A)悼念已故親人(B)慨歎饑

【評論內容】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院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開,變動過好幾次了。

【評論主題】17.屈原:「悲莫悲兮生別離」《九歌.少司命》。其中意境與下列詩句最相符的是:(A)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B)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C)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D)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評論內容】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本詩為思婦、逐臣或棄婦之詩,前六句寫離別之情,追溯以往之狀況,後十句寫相思之意,申訴現在之思念,措辭淺顯,寓意深厚。首句「行行重行行」言行之不止,致有「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三、四句表現極其遙遠之概念,以申足此意。二句「與君生別離」言生人作死別,蓋以五句「道路阻且長」之緣故。道路阻則難行;道路長則難至,致有六句「會面安可知」之感歎會面難期,雖然生離亦猶死別。死別已吞聲,固使人傷感;生別...

【評論主題】13.「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菜根譚》()這一段文意與下列選項最接近的是:(A)人無遠慮,必有近憂(B)長江不拒細流,

【評論內容】

[原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譯文]

 耳中經常聽到不順耳的忠言,心中經常有不順心的事情,纔是提高道德修養、陶冶品行的砥石。如果聽到的話句句悅耳,遇到的事件件稱心,那就等於把一生葬送在毒藥之中了。

【評論主題】29.《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說明心神

【評論內容】翻譯~『遙遠的姑射山,有神人住在那裡,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輕盈柔美像處子;不吃五穀,吸風飲露;乘著雲氣,駕御飛龍,而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精神凝結,使萬物不受災害而年穀豐收。』

【評論主題】黃老師相當重視協助學生認識自已,評估並確認其特質及潛能。試問,黃老師最主要是在從事哪一項的輔導工作?(A)諮詢 (B)諮商 (C)衡鑑(D)安置

【評論內容】衡鑑法:心理衡鑑包括整體性處預計劃之衡鑑、智能衡鑑、人格衡鑑、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衡鑑、兒童發展遲緩衡鑑、臨床神經.....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88.我國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為何?(A)行政院 (B)教育部 (C)內政部 (D)考試院

【評論內容】請修改(D)選項~否則答案令人誤解

【評論主題】3. 毛骨「ㄙㄨㄥˇ」然(A)聳(B)悚(C)慫

【評論內容】(A)也可以形容極端驚懼害怕。西遊記˙第十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幾句說的兩個書辦毛骨悚然,一場沒趣,扯了一個淡,罷了。」亦作「毛骨竦然」、「毛骨聳然」、「毛髮悚然」。

【評論主題】7.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

【評論內容】譯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樂家師曠閑談。晋平公叹了口氣說:“我今年已經七十嵗了,很想學習,但恐怕太晚了。”師曠笑着說:“你為甚麽不點起蠟燭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興的說:“哪有身為陳臣子而取其笑君主的呢?”師曠連忙起身下拜,谢罪道.....

【評論主題】卜者子不習本業,父譴怒之,子曰:「此甚易耳。」次日,有從風雨中求卜者,父命子試為之,子即問曰:「汝東北方來乎?」曰:「然。」曰:「汝姓張乎?」曰:「然。」復問:「汝為尊正卜乎?」亦曰:「然。

【評論內容】有個算卦先生的兒子,不學習算卦的本業,父親生氣的責備他,兒子說:“算卦有什麼難的,這非常容易啊。”第二天,有個人冒著狂風大雨求卦的人,父親就讓兒子試試給這人算卦,兒子看了一下這人,就問:“你是從東北方向來的嗎?”那人回答:“是,”又問:“你是姓張嗎?”又答:“是。”又問:“你是給妻子求卦的嗎?”又.....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意思是?(A)無入而不自得(B)以美善視之,則無物不美善(C)多觀察、可隨處獲得靈感(D)向自然界爭去知音

【評論內容】因為你很快樂,所以看到落花流水,心中就有會對那畫面產生詩文般的意境所以答案應為B才是最符合原意的

【評論主題】42.「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項脊軒志〉此一文句抒發了什麼情感? (A)悼念已故親人(B)慨歎饑

【評論內容】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院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開,變動過好幾次了。

【評論主題】17.屈原:「悲莫悲兮生別離」《九歌.少司命》。其中意境與下列詩句最相符的是:(A)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B)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C)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D)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評論內容】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本詩為思婦、逐臣或棄婦之詩,前六句寫離別之情,追溯以往之狀況,後十句寫相思之意,申訴現在之思念,措辭淺顯,寓意深厚。首句「行行重行行」言行之不止,致有「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三、四句表現極其遙遠之概念,以申足此意。二句「與君生別離」言生人作死別,蓋以五句「道路阻且長」之緣故。道路阻則難行;道路長則難至,致有六句「會面安可知」之感歎會面難期,雖然生離亦猶死別。死別已吞聲,固使人傷感;生別...

【評論主題】13.「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菜根譚》()這一段文意與下列選項最接近的是:(A)人無遠慮,必有近憂(B)長江不拒細流,

【評論內容】

[原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譯文]

 耳中經常聽到不順耳的忠言,心中經常有不順心的事情,纔是提高道德修養、陶冶品行的砥石。如果聽到的話句句悅耳,遇到的事件件稱心,那就等於把一生葬送在毒藥之中了。

【評論主題】29.《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說明心神

【評論內容】翻譯~『遙遠的姑射山,有神人住在那裡,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輕盈柔美像處子;不吃五穀,吸風飲露;乘著雲氣,駕御飛龍,而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精神凝結,使萬物不受災害而年穀豐收。』

【評論主題】黃老師相當重視協助學生認識自已,評估並確認其特質及潛能。試問,黃老師最主要是在從事哪一項的輔導工作?(A)諮詢 (B)諮商 (C)衡鑑(D)安置

【評論內容】衡鑑法:心理衡鑑包括整體性處預計劃之衡鑑、智能衡鑑、人格衡鑑、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衡鑑、兒童發展遲緩衡鑑、臨床神經.....

【評論主題】88.我國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為何?(A)行政院 (B)教育部 (C)內政部 (D)考試院

【評論內容】請修改(D)選項~否則答案令人誤解

【評論主題】3. 毛骨「ㄙㄨㄥˇ」然(A)聳(B)悚(C)慫

【評論內容】(A)也可以形容極端驚懼害怕。西遊記˙第十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幾句說的兩個書辦毛骨悚然,一場沒趣,扯了一個淡,罷了。」亦作「毛骨竦然」、「毛骨聳然」、「毛髮悚然」。

【評論主題】13. 在Hill 提出的助人模式中,助人歷程可分三個階段,以下哪一項是屬於第三個階段的技巧?(A)同理個案情緒(B)提供適當的建議(C)情感反應(D)提供個案洞察機會。

【評論內容】助人者三階段模式的意涵一、探索階段(Exploration stage):協助個案探索其想法、感覺與行動。二、洞察階段(Insight stage):協助.....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9.( )下列敘述何者具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之意: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乙.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丙.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丁.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A) 甲和乙; (B

【評論內容】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有許多學生,但是看到學生不長進,所以感嘆說:『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

註一:孔子說:『學習綱常倫理的正道,雖然很有興趣,很認同綱常倫理,但是卻裹足不前。雖然已經進入學習,但是可惜未能落實、實踐在生活中。

【評論主題】29.( )下列敘述何者具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之意: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乙.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丙.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丁.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A) 甲和乙; (B

【評論內容】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有許多學生,但是看到學生不長進,所以感嘆說:『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

註一:孔子說:『學習綱常倫理的正道,雖然很有興趣,很認同綱常倫理,但是卻裹足不前。雖然已經進入學習,但是可惜未能落實、實踐在生活中。

【評論主題】【題組】 ⑵請從依時薛丁格方程推導無關時間薛丁格方程。(16 分)

【評論內容】請將答案修正為D

【評論主題】77. 「楚人有生而不識薑者,曰:『此從樹上結成。』或曰:『從土裡生成。』其人固執己見,曰:『請與子以十人為質,以所乘驢為賭。』已而遍問十人,皆曰:『土裡出也』其人啞然失色,曰:『驢則付汝;薑還樹生。

【評論內容】有一個楚人生來沒有見過薑,說:「薑是從樹上結成的。」另一人說:「薑是從土裡生成的。」他固執己見,說:「我和你以十個人的答案為保證,以成驢為賭注。」然後四處問了十個人,都說:「薑是從土裡出的。」那個人驚嚇得說不出話,臉色也變了,說:「驢給你,薑還是從樹上生的。」

【評論主題】6. 李廷彥曾獻百韻詩於一上官,其間有句云:「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上官惻然憫之,曰:「不意君家凶禍,重並如此!」廷彥遽起自解日:「實無此事,但圖屬對親切耳!」以上所引文字,若用以闡述寫作之道,下

【評論內容】惻然:悲傷的樣子。宋代,詩衰詞興,然而臭詩繼往開來。 宋人邢居實《拊掌錄》記載,宋人李廷彥寫了一首百韻排律自述其志,呈給他的上司請教,上司讀到裡面一聯:“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上司非常感動,深表同情,道:“不意君家凶禍重並如此!”李廷彥忙恭敬地回答: “實無此事,但圖屬對親切耳。”上司聽了哭笑不得。 有人用嘲諷的語調為其續了兩句:“只求詩好,不怕兩重喪。”

【評論主題】28.新職到任,說得「伈伈睍睍」的,以免出紕漏。此成語與下列何者意義相同:(A) 戒慎謹懼  (B) 枵腹從公  (C) 不邊啟處  (D) 滿腹經綸

【評論內容】伈伈睍睍 注音一式 ㄒ|ㄣˇ ㄒ|ㄣˇ ㄒ|ㄢˋ ㄒ|ㄢˋ 漢語拼音 x n x n xi n xi n 注音二式 sh n sh n shi n shi n小心畏懼而低聲下氣的樣子。唐˙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耶?...

【評論主題】29.稱頌學識淵博的人,不宜使用的成語是:(A) 滿腹珠璣  (B) 管窺蠡測  (C) 碩學鴻儒  (D) 泰山北斗

【評論內容】泰山為五嶽之首,北斗星為眾星中最明亮之星。泰山北斗比喻負有聲望的人,為世人所景仰,或指學術高深卓絕,為人景仰。

【評論主題】44~45題為題組仔細閱讀下文,然後回答問題:(丈人) 乃厲聲曰:「狼,速去!不然,將杖殺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請愬之,願丈人垂聽。初,(東郭)先生救我時,束縛我足,閉我囊中,壓以詩書,我

【評論內容】《中山狼傳》這則寓言故事通過對中山狼的忘恩負義、以怨報德的行為描述,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狼貪婪兇殘、而又陰險狡猾的本性,也諷刺了東郭先生的迂腐懦弱。【簡析】《中山狼傳》是一則寓言故事,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一位東郭先生,信奉墨子的“兼愛”學說,他喜好讀書,卻又爲人迂腐。一日他趕著一頭毛驢,馱著書袋,去中山國謀求官職。來到一個荒涼的郊野,忽見遠處蕩起一股塵煙,一隻被射傷的狼倉皇而至,哀求東郭先生把它藏到盛書的袋子裏,並許諾今後要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東郭先生把狼藏好後,趙簡子手執弓箭,身騎戰馬,率領著滅狼大軍蜂擁而至。他勒住戰馬,問東郭先生是否見到一隻逃跑的狼,東郭先生瞞報實情。等人馬走遠後,狼從布袋裏鑽...

【評論主題】29.( )下列敘述何者具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之意: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乙.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丙.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丁.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A) 甲和乙; (B

【評論內容】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有許多學生,但是看到學生不長進,所以感嘆說:『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

註一:孔子說:『學習綱常倫理的正道,雖然很有興趣,很認同綱常倫理,但是卻裹足不前。雖然已經進入學習,但是可惜未能落實、實踐在生活中。

【評論主題】29.( )下列敘述何者具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之意: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乙.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丙.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丁.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A) 甲和乙; (B

【評論內容】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有許多學生,但是看到學生不長進,所以感嘆說:『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

註一:孔子說:『學習綱常倫理的正道,雖然很有興趣,很認同綱常倫理,但是卻裹足不前。雖然已經進入學習,但是可惜未能落實、實踐在生活中。

【評論主題】29.( )下列敘述何者具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之意: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乙.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丙.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丁.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A) 甲和乙; (B

【評論內容】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有許多學生,但是看到學生不長進,所以感嘆說:『生了苗而不出穗,有的雖出穗而不結實。』

註一:孔子說:『學習綱常倫理的正道,雖然很有興趣,很認同綱常倫理,但是卻裹足不前。雖然已經進入學習,但是可惜未能落實、實踐在生活中。

【評論主題】2 下列詞語,不是用來指書信的是?(A)尺牘,(B)魚雁,(C)玉帛,(D)華翰

【評論內容】華翰尊稱他人的來信。唐˙劉禹錫˙謝竇相公啟:「每奉華翰,賜之衷言。」西遊記˙第十七回:「正來進拜,不期路遇華翰,見有『佛衣雅會』,故此急急奔來,願求見見。」或稱為「華箋」、「華札」。

【評論主題】關於樂府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樂府詩多來自民間,故作者大多迭名 (B)樂府本是官署名稱,而後漸次由官署名成爲文學專名 (C)樂府詩以長短句為主,亦有整齊者,句式以六、七言為多 (D)歌、行、曲

【評論內容】漢樂府詩句長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為主,形式自由變化,參差錯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齊的齊言詩,也有錯綜參差的雜言詩。篇幅長短均有,最長的達三百五十餘句,短的則僅數句。漢樂府押韻靈活,有句句押韻,有隔句押韻,也有隔兩句、三句押韻的。

【評論主題】393. 哪一寺廟的懸掛有「鷲嶺」古匾?(A)興濟宮 (B)開隆宮 (C)北極殿 (D)保安宮。

【評論內容】嶺北~林北(背的要死要活M<)

【評論主題】358. 以下何者錯誤?(A)楊逵出生台中東海花園(B)曾參加「農民組合」(C)著有〈送報伕〉、〈鵝媽媽出嫁〉(D)楊逵文學紀念館位於台南新化。

【評論內容】楊逵 ,生於1886年 10月18日 ,卒於1985年 3月12日 [1] ),本名楊揆 , 台灣著名小說家,出生於台南府大目降街(今台南市 新化區 )

【評論主題】7.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

【評論內容】譯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樂家師曠閑談。晋平公叹了口氣說:“我今年已經七十嵗了,很想學習,但恐怕太晚了。”師曠笑着說:“你為甚麽不點起蠟燭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興的說:“哪有身為陳臣子而取其笑君主的呢?”師曠連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聼人家說,少年時好學,如同初升的太陽一样陽氣充沛;狀年時好學,如同中午的陽光,還很强烈;老年時好學,只像蠟燭照明一样。但是,點亮蠟燭走路,與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聼,連連點頭称讚:“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