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07.0閱讀下文,推斷「江右貴人」詩不再清淡、「小民傭酒館者」不復能歌〈渭城〉的原因為何?「昔人夜聞歌〈渭城〉甚佳,質明跡之,乃一小民傭酒館者,損百緡予使鬻酒,久之不復能歌〈渭城〉矣。近一江右貴人,彊仕之始,詩頗清淡,既涉貴顯,雖篇什日繁,而惡道坌出。人怪其故,予曰:『此不能歌〈渭城〉也。』」(註:○質明:天大亮。○彊仕:四十歲。○坌出:叢出。)(王世貞《藝苑卮言》) 
(A)心隨境遇而異 
(B)學習不得要領 
(C)未獲知音賞識 
(D)浮誇而無實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25
統計:A(5),B(0),C(1),D(1),E(0)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答案:(A)解析:王世貞藉此說明江淹並非「才盡」,而是在名位貴顯之後,塵務經心,清思不再,創作態度流於苟且。題幹語譯:以前有人晚上聽到〈渭城〉的歌聲非常動聽,天亮後去追尋唱歌的人,原來是一個被酒館雇用的小老百姓。就花了百緡錢給他,讓他自己去賣酒,久而久之,他就無法再把〈渭城〉唱得那麼動聽了。近來江右一位顯貴之人,四十歲出頭,詩作清雅恬淡,等他更加富貴顯達後,雖然每日創作作品繁多,但苟且不正的風格叢出。別人覺得很奇怪,我說:「和不能再唱好〈渭城〉的道理是一樣的。」(○緡:音ˊ,量詞。古代通常以一千文為一緡。○坌:音ˋ,並、一起。)可見因為現實遭遇不同,影響心境,導致作品表現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