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每天早晨我在湖邊整頓小艇,常有位銀髮的老教授蹣跚的走出來。「早安,」他老遠的打招呼。「今天還出去划船嗎?」我問。「當然,天氣真好啊,我太喜歡釣魚,可惜這湖中的魚不大。」「反正你是為釣,並非為魚。」「對極了,對極了。我是為釣,不是為魚。」他一邊說著,一邊登上小船,帶著他的釣具與幾本書,馬達照例不開,雙槳輕輕划破水面,悠然遠去。能夠欣賞釣,而不計較魚,是會使一個人快樂,使一個團體健康,使一個社會成功的。美國有許多學者,在一個學校工作,一工作就是一生,真是數十年如一日。以賓大而論,今年就要養著一百零八個退休的老教授;這些教授服務於賓大,最少的已有四分之一世紀,長些的有服務四十年的了。並不是美國人的耐性特別長,實是他們在工作本身發出無限的趣味,感覺自己沉醉於鳥語花香,和山清水湄。至於魚竿之下是否有魚,他們反而忘了。然而,不是為魚的釣者,卻常常釣上大魚來,因為他終年在水濱,常有機遇到來,非如緣木而求魚的「智者」,徒勞心力而已。日已正午,老者的扁舟又悠悠划回來了,照例的提著他的兩條小魚,登上岸來向我笑了笑,並且說:「我是為釣,不是為魚。」(陳之藩 釣勝於魚)     
【題組】25、在本文中,「釣勝於魚」的含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興趣勝於才能
(B)過程勝於結果
(C)欣賞勝於享受
(D)休閒勝於工作。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