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有關國畫的創作與品評要領,荊浩的「六要」為:
(A)氣、韻、思、景、筆、墨;
(B)氣、理、思、景、筆、墨;
(C)氣、韻、思、暢、筆、墨;
(D)氣、理、思、拙、筆、墨。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16876
統計:A(455),B(13),C(40),D(1),E(0)

用户評論

【用戶】鴻裕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謝赫「六法」與荊浩「六要」謝赫「六法」依序為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摹寫」。荊浩為補充謝赫「六法」的不足,就提出「氣」、「韻」、「思」、「景」、「筆」、「墨」六要。他的六要針對山水畫,但其他類畫也可以適用。「氣韻」抵「氣韻生動」;「思景」抵「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而「筆」則可抵「骨法用筆」他捨棄「傳移摹寫」而增加「墨」,並且認為六要以墨為先,荊浩認為表現自然物體形象不是光靠線條就能解決,所以他提出「高低暈淡,品物深淺,文彩自然,似非因筆」,很透徹的說明墨的主要作用。上承王維水墨的傳統畫法,下開五代以後宋元水墨山水的先趨。

【用戶】鴻裕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國畫畫法「六要」有兩說:一見近人余紹宋著「畫法要錄」卷一,引五代時畫家荊浩說:「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思者,刪撥大要,凝想形物。眾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筆。」按荊氏著作有「畫說」、「筆法記」、「山水訣」各一篇,此說出於筆法記,又稱「山水錄」,惟唐書藝文志作「筆法記」。一見清王安節著「青在堂畫學淺說」引宋劉道醇說:「氣運兼力一要也,格致俱老二要也,變異合理三要也,彩繪有澤四要也,去來自然五要也,師學捨短六要也。」劉氏此說並標舉「六長」如:「麤鹵求筆一長也,僻澁求才二長也,細巧求力三長也,狂怪求理四長也,無墨求染五長也,平畫求長六長也。」是則此條固當與「六要」並列為宜。按劉氏著作有「五代名畫補選」一卷,成書於宋嘉祐四年(西元一○五九年)。見「中國美術年表」及「宋朝名畫評」三卷。(田曼詩)

【用戶】一節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感謝樓上~謝赫「六法」依序為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摹寫」。荊浩為補充謝赫「六法」的不足,就提出「氣」、「韻」、「思」、「景」、「筆」、「墨」六要。他的六要針對山水畫,但其他類畫也可以適用。「氣韻」抵「氣韻生動」;「思景」抵「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而「筆」則可抵「骨法用筆」他捨棄「傳移摹寫」而增加「墨」,並且認為六要以墨為先,荊浩認為表現自然物體形象不是光靠線條就能解決,所以他提出「高低暈淡,品物深淺,文彩自然,似非因筆」,很透徹的說明墨的主要作用。上承王維水墨的傳統畫法,下開五代以後宋元水墨山水的先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