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8. 關於下列陸游《老學庵筆記》二則引文,敘述適當的是:                                                   甲、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乙、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於五胡亂華時。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長史,固辭之。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受!」此其證也。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自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都下鬨然傳以為笑。
(A)「吏卒多被榜笞」,是違反田登禁忌的下場
(B)書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表示吏人已經避開田登名諱
(C)宗漢不喜他人觸犯名諱,乃因「漢子」一詞在當時含有貶義
(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E)選用避諱之例,如「放火」、「十八大阿羅兵士」、「兵士書」,應寓有嘲諷之意

參考答案

答案:A,B,C,E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11),B(14),C(9),D(6),E(14)

用户評論

【用戶】張峻豪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語譯:甲、田登為州官,忌諱他人直呼其名,觸犯此規矩之人,必定(使他)大怒,官吏、兵卒們大多(因為冒犯名諱)遭到捶擊鞭打。於是全州的百姓都稱「燈」為「火」。到了上元節放燈的日子,(官府)允許人民在州內遊賞,官吏就在市內公告文書:「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乙、現在的人都稱下賤的男人為「漢子」,大概始於五胡亂華之時。北齊時的漢人魏愷從散騎常侍被升遷為青州長史,魏愷堅決辭退這個官位。北齊文宣帝生氣的說:「這漢子是什麼東西,給他官位還不接受!」這就是「漢子」由來的證明。平日承續了這個說法,有位皇族名為「宗漢」,他討厭別人觸犯他的名諱,就將「漢子」稱為「兵士」,全宮的人都這麼做。他的妻子供奉羅漢,孩子被教授學習漢書,宮裡的人就說:「今日夫人召見僧人供奉十八大阿羅兵士,請太保教孩子學習兵士書。」大家都感到好笑,並將之傳為笑談。

【用戶】YUPE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D選項從文中不能看出大家都很開心的接受,僅能知道大家都因為州官而不敢用燈這個名稱

【用戶】張峻豪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語譯:甲、田登為州官,忌諱他人直呼其名,觸犯此規矩之人,必定(使他)大怒,官吏、兵卒們大多(因為冒犯名諱)遭到捶擊鞭打。於是全州的百姓都稱「燈」為「火」。到了上元節放燈的日子,(官府)允許人民在州內遊賞,官吏就在市內公告文書:「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乙、現在的人都稱下賤的男人為「漢子」,大概始於五胡亂華之時。北齊時的漢人魏愷從散騎常侍被升遷為青州長史,魏愷堅決辭退這個官位。北齊文宣帝生氣的說:「這漢子是什麼東西,給他官位還不接受!」這就是「漢子」由來的證明。平日承續了這個說法,有位皇族名為「宗漢」,他討厭別人觸犯他的名諱,就將「漢子」稱為「兵士」,全宮的人都這麼做。他的妻子供奉羅漢,孩子被教授學習漢書,宮裡的人就說:「今日夫人召見僧人供奉十八大阿羅兵士,請太保教孩子學習兵士書。」大家都感到好笑,並將之傳為笑談。

【用戶】YUPEI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D選項從文中不能看出大家都很開心的接受,僅能知道大家都因為州官而不敢用燈這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