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日耳曼統一運動的過程中,何者 不是 史實?
(A) 1818 年,普魯士組成關稅同盟
(B) 1848 年,法蘭克福會議失敗日耳曼統一運動暫時受挫
(C) 1862 年,俾斯麥組閣極力主張優先建立德意志帝國
(D) 1866 年,普奧戰爭爆發 後,普魯士 趁勝 組成北日耳曼聯邦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33505
統計:A(18),B(47),C(207),D(49),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安安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C)在普奧戰爭勝利後,俾斯麥將原有的日耳曼邦聯解散,邀日耳曼北部二十一邦,改組成北日耳曼聯邦,以普魯士國王為元首,向日耳曼統一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鐵血」(德語:Blut und Eisen)是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在1862年9月發表關於德意志統一的演說。俾斯麥因此演說而有「鐵血宰相」的稱號。1862年,普魯士議會拒絕通過威廉一世國王提出的增加軍費要求,國王遂委任俾斯麥為首相和外相。數日後,俾斯麥在議會預算委員會前,強調準備軍事的重要。他的演說總結如下:“普魯士在德意志的地位,不取決於它的自由主義,而是取決於它的力量……普魯士必須集中力量,而且維持力量以待適當時機,這時機來臨了好幾次,也離開好幾次了。自從維也納諸條約以來,我們的邊界劃分得太差了,不利於健全政治。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和1849年的重大過失),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1]”儘管俾斯麥是出色的外交家,但他的外交政策也有時被稱為「鐵血政策」,因他偶爾訴諸戰爭,促使德意志統一和在歐洲大陸擴張。

【用戶】小賴賴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關稅同盟不是在1834年嗎

【用戶】林安安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C)在普奧戰爭勝利後,俾斯麥將原有的日耳曼邦聯解散,邀日耳曼北部二十一邦,改組成北日耳曼聯邦,以普魯士國王為元首,向日耳曼統一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引自維基百科「鐵血」(德語:Blut und Eisen)是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在1862年9月發表關於德意志統一的演說。俾斯麥因此演說而有「鐵血宰相」的稱號。1862年,普魯士議會拒絕通過威廉一世國王提出的增加軍費要求,國王遂委任俾斯麥為首相和外相。數日後,俾斯麥在議會預算委員會前,強調準備軍事的重要。他的演說總結如下:“普魯士在德意志的地位,不取決於它的自由主義,而是取決於它的力量……普魯士必須集中力量,而且維持力量以待適當時機,這時機來臨了好幾次,也離開好幾次了。自從維也納諸條約以來,我們的邊界劃分得太差了,不利於健全政治。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和1849年的重大過失),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1]”儘管俾斯麥是出色的外交家,但他的外交政策也有時被稱為「鐵血政策」,因他偶爾訴諸戰爭,促使德意志統一和在歐洲大陸擴張。

【用戶】小賴賴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關稅同盟不是在1834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