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如上圖(二)所示,在距離平面鏡正前方10公分處,豎立一支鉛筆,則可由平面鏡中看見鉛筆的像。此時鉛筆不動,將平面鏡平移至原先鉛筆成像處,則後來鉛筆在平面鏡中的成像與鉛筆間的距離為多少公分? 答:  2  。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76815
統計:A(83),B(153),C(106),D(473),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南寧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宦遊詩人的意思是指從大陸來台的文人(清廷派駐的官員),丘逢甲為台灣出生,不算"宦遊",而是"本地詩人"。

【用戶】謝孟臻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C孫元衡  字湘南,江南桐城人,由貢生授四川漢州知府。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說四十年)遷臺灣府海防同知。會歲旱,令商船悉運米,多者重其賞,否則有罰,南北商艘雲集,臺民得飽而歌。嘗攝諸羅縣篆(四十五至四十七年),興修文廟,建義學。署臺灣府符,創置學田,以資貧士,嚴緝捕,以靖地方。秩滿,遷山東東昌府知府。性溫厚,不屈權勢,所至多有善政。縣民建坊立碑,以示垂愛。在臺任職期間,著有《赤嵌集》四卷,收詩三百六十篇,多係吟詠臺灣風物之作,王士禛為之點定,稱「追蹤長安,躡跡長公」。另有《片石園集》,官漢州時所作。(郭啟傳)

【用戶】謝孟臻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B陳夢林(1664年-1739年),字少林,福建縣漳州人,漳浦縣監生,與周鐘瑄、阮蔡文被稱為「諸羅三賢」,並與藍鼎元、莊亨陽齊名的漳州學者。人稱其「漳之奇男子」。時人稱為「他齋先生」,他的居處經常換,且在住宅門額土書寫「他齋」的原故。他年少發憤讀書,留心經事濟世,習有兵法策事。一、生平陳夢林,於康熙三年(1664)生於漳州漳浦縣雲霄鎮(今屬雲霄縣),二十五年(1686),陳夢林遊學於黔中,考試生員名列第一,黔州知州黃虞庵因才學出眾,薦入太學。五十年,黃虞庵任福建巡撫,招夢林人署。五十五年(1716),諸羅知縣周鐘瑄延請陳夢林纂修邑志。」康熙六十年(1721),陳夢林在總兵藍廷珍軍中為謀士,參贊戎情。後又於雍正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