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激勵理論中,認為個人會以其工作結果與工作投入之比率,和他人做比較,一旦發覺不相稱,便進而調整其行為,此為下列何種理論?
(A)期望理論
(B)衝突理論
(C)增強理論
(D)公平理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89156
統計:A(150),B(24),C(103),D(2222),E(0)

用户評論

【用戶】郭晋安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請問衝突理論是誰的見解?

【用戶】必勝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回2F是Simon

【用戶】relita0322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有"比較"才會有公平或不公平

【用戶】Sunny Bo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不相稱-.....

【用戶】relita0322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有"比較"才會有公平或不公平

【用戶】七里唦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一、亞當斯(Adams):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公道理論)      (一)理論觀點:個人覺得自己所受的待遇是否公平,會拿自己與他人的情況做比較(社會性比較)。      (二)公平理論的計算公式:「公平」=(自己的報酬/自己的投入):(他人的報酬/他人的投入)      (三)不公平時,個人會調整其行為,採取因應對策,來重新恢復公平感:                 1.改變投入量:例如:降低努力程度。                 2.改變報酬:例如:要求提高報酬。                 3.改變比較基準:例如:改與不同的同事做比較,降低比較標準。                 4.改變(心理上)比較:例如:視不公平為短暫,未來可以改善解決。                 5.離開:例如:辭掉工作。

【用戶】jt620186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亞當斯(Adams)的公平理論(衡平理論、社會比較理論)1. 公平理論是巴納德貢獻與滿足平衡概念的進一步延伸。係指成員會以他的投入努力和產出結果的比率與他人比較,若人們感覺所得報酬的數量與其努力間有差距,將會設法減少其差距。另外,差距愈大,將愈努力設法減少差距。2.公平理論運作過程三步驟:   (1)本人與參考別人結果(產出報酬)及投入(貢獻)比率的比較。   (2)判定公平與否,公平即滿足,反之則否。   (3)激發出設法減除不公平的行為。3.組織成員可能採取多種減少不公平的行為模式:   (1)要求增加結果   (2)設法減少投入   (3)改換其他情況較差的參考人,以對本身作有利的比較   (4)設法改變參考人的投入或結果   (5)離開工作場域參考資料:陳真 行政學精論3-80

【用戶】Sunny Bo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不相稱-.....看完整詳解

【用戶】relita0322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有"比較"才會有公平或不公平

【用戶】ym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一、亞當斯(Adams):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公道理論)      (一)理論觀點:個人覺得自己所受的待遇是否公平,會拿自己與他人的情況做比較(社會性比較)。      (二)公平理論的計算公式:「公平」=(自己的報酬/自己的投入):(他人的報酬/他人的投入)      (三)不公平時,個人會調整其行為,採取因應對策,來重新恢復公平感:                 1.改變投入量:例如:降低努力程度。                 2.改變報酬:例如:要求提高報酬。                 3.改變比較基準:例如:改與不同的同事做比較,降低比較標準。                 4.改變(心理上)比較:例如:視不公平為短暫,未來可以改善解決。                 5.離開:例如:辭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