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10. 依據上文,關於作者想傳達的觀點,最適當的敘述是:
(A)以白居易的詩作類型比重,作為其詩學杜甫的明證
(B)白居易的諷諭詩是以質取勝,杜甫的詩史之作亦然
(C)「文章合為事而著」,並非文學存在的最關鍵價值
(D)文學可報導的現實面向極多,展現個人情懷亦屬之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69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關鍵句:反映社會現實,並不是文學的基本性質,甚至無法成為主要題材。→(C)「文章合為事而著(文章應當為反映時代而寫)」,並非文學存在的最關鍵價值  反映社會現實,並不是文學的基本性質,甚至無法成為主要題材。同時,除非白居易改變想法,認定除了那三、四十首外,杜詩千餘首皆無價值,皆不「可傳」;否則即使在他自己的欣賞上,他也否定了自己的主張。並且如他在該文中提到的,他的詩歌雖然廣受歡迎,但「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儘管他自以為:「      」,由這種實踐與理論的分歧,欣賞與主張的矛盾,以至當時一般讀者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要求文學扮演新聞紙的角色,是一種顯然的錯誤;而新聞報導的價值,顯然亦絕非文學本身所以存在的價值。(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 依據上文,關於作者想傳達的觀點,最適當的敘述是:X(A)以白居易的詩作類型比重,作為其詩學杜甫的明證→當我們面對白居易:「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杜甫尚且如此,況且還有不及(比不上)杜甫的人)」的慨嘆,再證諸他自己的表現,我們似乎可以說,就創作的實踐觀察,反映社會現實,並不是文學的基本性質,甚至無法成為主要題材。 X(B)白居易的諷諭詩是以質取勝,杜甫的詩史之作亦然X(D)文學可報導的現實面向極多,展現個人情懷亦屬之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主張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實。亦即文學創作應以反映時事,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為題材。他把自己具有這種性質的詩作,稱為「諷諭詩」。但有趣的是,他在同一封書信裡,計算截至當時他的詩作,計諷諭詩一百五十首,表現個人情懷的「閒適詩」、「感傷詩」二百首,而其他的「雜律詩」則有四百餘首,在他的「約八百首」的作品中,這種反映現實的「諷諭詩」不到四分之一。當他以反映現實的「風雅比興」為標準批評唐代詩人時,認為:「杜(甫)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賽蘆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詩史」杜甫竟然也和李白一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反映現實的作品,亦不及其全體作品的十分之一。當我們面對白居易:「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杜甫尚且如此,況且還有不及(比不上)杜甫的人)」的慨嘆,再證諸他自己的表現,我們似乎可以說,就創作的實踐觀察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關鍵句:反映社會現實,並不是文學的基本性...

【用戶】Yiee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Keyword:我們可以看出要求文學扮演 新聞紙的角色,是一種顯然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