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3.( )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下列何者最接近這段話的含義? 
(A)若對自然景物沒有深刻了解,就談不上真正的知識 
(B)只要用心觀察、思考,大自然處處皆學問 
(C)古人樂於追求自然之美的行為,值得今人效法 
(D)人要懂得多多接觸大自然,不要一味鑽研學問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3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顏秀紋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翻譯 : 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作者先借托古人,說古人游覽觀賞“往往有得”,是因為他們“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以此表明作者在下面所要說的觀察所得,不是隨意的,而是以古人的“求思”精神為依據和標準,經過深思而悟出來的。